6000元教育奖励金还没捂热,他就捐了出去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4版:现代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杨曌 尤佳
“尊敬的王风圳老师,您的捐款有力改善了我校普通话教育资源的不足,我村及全体师生向您的善举表示衷心感谢!”7月24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风圳老师收到两封感谢信以及一面锦旗。而致谢方,正是他暑期前去支教(宣讲)的地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赤福村和嘎日乡则石勒波幼教点。原来,支教期间,王风圳将自己刚刚获得的常州市“梅特勒-托利多”教育奖励金6000元悉数捐赠给当地,用于教学设备的改善。
6月26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康养学院组织师生前往大凉山,以当地幼教点为主阵地,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身在北京挂职的王风圳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实践团队。在大凉山支教的五天里,王风圳深刻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课堂上的他,利用“工、共、贡”的普通话读音,阐述了这些字眼背后的深刻涵义,并将普通话教学和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课堂气氛热烈,孩子们都很喜欢面前的这位“王老师”。
来到大凉山深处,作为教育者的他更感责任重大。于是,他把自己刚拿到手的奖金全数捐给家访过的村庄及幼儿园,同时还跟当地一个四口之家贫困户建立了联系,打算予以长期帮助。
事实上,王风圳的善举有迹可循,因为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学校的师德模范。在校期间,他经常深入学生群体,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督促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在他的推动下,学生活跃于学生会、院社联、社团中,服务大家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
作为学校讲师团成员,他深入学校基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致力于传播新时代新思想,着力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基于其出色的宣讲工作,王风圳连续两年被评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记者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思想铸魂”“清朗净化”“警钟长鸣”“典型赋能”四大行动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涌现了一批像王风圳这样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教师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