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粟大师题字 纪念黄仲则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1980年2月,黄仲则后裔、在上海搪瓷三厂从事财会工作的黄葆树先生,由沪回常来报社晤叙。其时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正在全国蓬勃兴起,文学艺术的春天已经到来,交谈中我向他提出倡议:“1983年是仲则公逝世200周年,为了纪念缅怀仲则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来合编一部《黄仲则研究资料》,联系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他听了感到事关弘扬先祖美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欣然表示赞同。接着,我在假日起草了申请出版《黄仲则研究资料》(由黄仲则后裔黄葆树和本人合编)的报告,寄呈上海古籍出版社。该社对此非常重视,函复同意列入出版计划。
此项工程从何起步?我考虑为扩大影响,应先请艺术大师刘海粟为《黄仲则研究资料》题写书名。1981年初夏,我写了介绍信,由黄葆树登门求书。信上说明事由,敬请海翁拨冗题写书名,并请为黄仲则故居“两当轩”题匾。黄葆树带了两张上等宣纸,前往海翁上海寓所拜访时先通电话,说明身份与事由,海翁高声回答:“黄仲则,我见!”海翁看了介绍信,热情接待,表示乐于题书。在旁的夏伊乔对黄葆树说:“你隔天来取。”
海翁母亲洪淑宜是洪亮吉的小孙女,学识渊博,海翁少时深受其启蒙和熏陶。黄仲则与洪亮吉为总角之交,隔溪相望,邵齐焘主讲龙城书院时,誉称“二俊”。他俩患难相助,生死不渝。乾隆四十八年(1783)三月,黄仲则被债家所迫离京后,本想去陕西依毕沅,不幸途中病危,4月25日卒于山西解州,年仅35岁。洪亮吉四昼夜狂奔700里,赶往治丧。其挽仲则联云:“噩耗到三更,老母寡妻唯我托;炎天走千里,素车白马送君归。”因此,海翁对黄仲则十分敬重。他还曾欣然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重印《两当轩集》题签。
黄葆树请海翁题写书名时,曾说自己已退休,“海翁听到我已退休,还批评了我,他说:我86岁还在每天工作。海翁还对我说:我是洪亮吉化身。”(见1981年7月11日黄葆树致本人函)
洪亮吉,“毗陵七子”之一,其诗与黄仲则并称“洪黄”,学术方面与孙星衍并称“孙洪”,是著名人口论学家、无神论者;他忧国忧民,敢于直言,抨击时弊,终遭流放伊犁。海翁自称“洪亮吉化身”,这对我们深入研究毕生爱国、致力于艺术事业的“百年巨匠”刘海粟大师的生平、思想、精神与功业,当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那矢志不渝、老而弥坚的工作精神,更对我们起了巨大激励、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