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屎乡长”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们三家人家,相邻而居一百多年了。小时候我常跟在大人后面,听他们聊天。大人们的讲话,有时似懂非懂,后来才慢慢明白。
那时候,大人们聊天时常说起一位“狗屎乡长”如何如何地好。原来这位“狗屎乡长”是武进夏溪乡解放后的第一任乡长,叫万福龙,那时他才20多岁,但已经参加革命7年了。虽然万福龙很年轻,但革命的信念非常坚定。抗日战争结束后,江南茅山地区的新四军全部撤到江北,江南的革命力量非常薄弱,仅有少数留守人员和一部分地下工作者。国民党政府开始疯狂搜捕武进地区的留守人员。万福龙当然是被搜捕的主要对象,他有家不能归,有一个时期日夜躲在麦地里。那时当地农民有麦地里混种蚕豆的习惯,万福龙把方圆几里的生蚕豆都吃光了,国民党始终没能找到他。
武进解放后万福龙走马上任,出任夏溪乡乡长,并兼指导员(相当于党委书记)、公安特派员(相当于派出所所长)。这时整个夏溪乡一套班子就三人,乡长、妇女干事、会计。那时候,夏溪刚经历多年战乱,一片荒芜,百废待兴,且匪特并未肃清,治安情况也不好。万福龙出生农家,深知农耕的重要。在上世纪50年代,稻麦产量极低,庄稼严重缺肥,那时没有化肥农药,仅靠养猪那点农家肥。万福龙工作之余,就提着畚箕去野外拾狗屎,拾到的狗屎送给贫困人家。万福龙家住卜弋,星期天回家,提着畚箕一路拾狗屎回家,第二天上班又一路拾狗屎来夏溪。那时他不但自己拾狗屎,还给五六岁的儿子也指派了拾狗屎的任务。他儿子后来成为我高中的同学。他说那时狗少,拾满一筐狗屎不知要跑多少路。这位小乡长拾狗屎一事,大大拉近了共产党和农民的关系,大家确确实实看到共产党干部在为民谋幸福。那时夏溪到卜弋有一条便道,正好从我们村旁经过,村上的人经常看到这位小乡长一路拾狗屎回家,第二天又拾狗屎而来。村上的人都亲切地叫他“狗屎乡长”,虽然此名大不雅,但却对这位小乡长充满着敬意。这个故事在当地一直流传。前几天,村上几位90岁的老人还在给小辈讲述“狗屎乡长”的故事。
后来,万福龙调任卜弋区粮食系统负责人。在大饥荒年代,此职位需要一个很讲原则的人才能胜任。一年年底,卜弋区的区委书记找到万福龙,要弄点花生米,说区里一班人想在年前聚一下。这种要求现在看来不值一提,但那时一个劳力仅三两米一天,每一粒粮食都与生死相关。这位书记的要求被万福龙严词拒绝:每一粒粮食都有主,你书记不能搞特殊。从此,他和这位书记结下了梁子,所以他的官越做越小。但万福龙毫不在乎,依旧坚守自己的初心和原则。
“文革”结束后,各项工作转向正轨。当时国家非常缺钱,万福龙急国家所急,拿出1000元,捐赠给国家。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他两年的工资,在家里他还是五个孩子的父亲。钱对于他的家庭而言,更是急需。但他想到的是国家更需要。
前年万福龙94岁,眼看自己时日不多,他说他是一名党员,要把他的遗体交给政府、交给党,作医学研究之用。至死,万福龙把入党初心牢记在心。万福龙的家属在他去世后帮他了了最后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