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笼,是故乡一种竹篾编制的捕鱼工具。通常放置在水渠口或堤坝涵洞口的竹制捕鱼器具,有长圆锥形,也有大腹,但大口颈部装有倒刺,尾部多收窄,鱼入而不能出。古称“笱”。
《说文》解说:“曲竹捕鱼具也。承于石梁之孔,鱼入不得出,又有以簿为梁笱承之者,谓之寡妇之笱。” 《诗·小雅·小弁》有“无发我笱”;《诗·齐风·敝笱》有“敝笱在梁”。孙炎云笺注:“曲梁,其功易,故谓之寡妇之笱耳。非寡妇所作也。”
可见退笼使用历史悠久。
退笼也是我儿时旧物。每年故乡入梅后,原本应是退笼发威时。我小时候的梅雨季节,退笼是我们的宠爱。每一年的黄梅天,只要下雨,退笼是每天必派上用场的。
不过,如今退笼几乎见不到了。我家没了,我们村也没了,大概我们附近也不会有了。不知道哪个江南农具博物馆会有收藏。2017年,我在靖江一家竹编厂,见过竹篾编制的捕虾放黄鳝的竹笼,功能与退笼类似,应该属于退笼的一种,但其形和意,都非典型意义上的退笼。而搜罗淘宝京东,虽然也有一些功能相似的竹制捕鱼工具,但都非退笼。甚至,还有跟鱼篓混淆的。
退笼这种捕鱼工具,是篾片篾条编制的,篾青篾黄都可以做,不过篾青做的结实。篾青原本柔韧性好,又经过火焙,做成的器物相对不容易折断;而篾黄因为比较脆,容易断裂。
典型的篾黄退笼,通常呈圆锥形,外形如长喇叭,或如小孩扑蝴蝶蜻蜓用的网兜,或细长的漏斗,口大尾小,尾部篾片通常交叉成鱼尾状。这鱼尾状多余的篾片,其实没啥用,大概是做退笼的篾匠偷懒了吧。
退笼的喇叭形进口处,通常用带着篾青的细篾条屈成圆形,细篾条不止一根,而是好几根,拧在一起成一握而成的圆口。退笼的笼身,就是顺着这细篾条编制的圆口往下,经纬交织而编的。经线通常是较粗的篾黄或带篾青的篾条,纬线通常是带篾青的细篾条。退笼笼身编得非常细密,这是为了防止鱼入退笼后因为笼身篾条过于稀松被挤开跑掉的可能性。而接近尾部时则稍微松了点,通常会有差不多一掌长的地方不再编绕纬线,大概是为了水流方便吧。
为了防止进入退笼的鱼跑掉,喇叭口处,通常会用篾片做个漏勺形的内胆,装在喇叭口,附着在喇叭口上,勺身塞入笼内,可以取出。鱼进入笼身时是顺着进去,稍一用力就可以挤开漏勺的篾片,泥鳅黄鳝和最小的鱼进去都很方便。但一旦进入笼内,无论大鱼小鱼还是黄鳝泥鳅,没有谁能从喇叭口出来,因为漏勺形内胆的篾片,就像一根根倒刺,鱼近则扎进肉去,没有鱼敢不顾性命去尝试,就算付出了性命,也闯不出来。
只能进,不许出,这就是退笼的厉害处。故乡也因此用退笼来称呼那些吝啬抠门只进不出的人,“就是一只退笼”,完全是贬义的外号。
用篾青做的退笼,有跟篾黄篾条做的类似的,当然也有体形魁梧一些的。体形魁梧的大致呈梯形,两头都是方口,进口处也装有漏斗形内胆;而尾部,则由一个篾编的盖子,盖在尾部,当然用绳子系着,或者用竹枝插住。
圆锥形退笼取鱼时,通常从喇叭口把内胆取出,把鱼从退笼头部倒出。而梯形退笼,则解开尾部的盖子,从尾部把鱼倒出来。各不相同。
捉鱼的退笼,用武之地通常在黄梅天。黄梅天故乡雨水连绵不断,河道暴涨,到处都是水,鱼也随水四处流窜。其中那些连接河道和田地的沟渠,都有上水鱼,也即沟渠水下河道,河道的鱼逆水而上,进入了沟渠,这就是上水鱼。上水鱼一般都是晚上行动最积极。所以,退笼通常都是在晚上捉上水鱼的,也叫“装鱼”——装鱼在故乡分两种,一种上水鱼用“退笼”,一种下水鱼用“海斗”。
装鱼这个说法非常形象。梅雨天雨水一大,田地里的水都要通过排水的沟渠涌向河道,而河道水涨,原本离沟渠有一段距离的河面,已经接抵甚至漫过部分沟渠,这为河里的鱼提供了方便。一般农民要想捉鱼,很简单,傍晚到沟渠里装上退笼,小沟渠用圆锥形,大一些的用梯形退笼。把退笼放进沟渠,沉底,用竹竿把退笼固定住,防止水大冲走,同时用泥土把退笼口边上空余的地方堵上,不让鱼走旁道,只能走退笼口。有时也扯把草覆在退笼上面,作为掩护,这主要是防人。晚上的时候,沟渠上游的水流奔涌而至,穿过退笼入河,河里的鱼则奋力逆水争先,想跳龙门,纷纷钻入退笼。一进去,鱼便发现自己已然进退不得,进,前面已经堵住(退笼尾部);退,则有倒刺顶着,只能在笼身内哀怨打转,与越来越多进入的同伴互诉后悔痛苦。
通常,退笼的主人一早就会去收退笼,总不会空手,无论是打开头部内胆,还是解开尾部,把鱼倒出,鲫鱼、?鲦、鳑鲏最多,当然少不得黄鳝泥鳅,有时还会抓到鲶鱼。有时,夜行的人也会偷偷去解开退笼,把里边的鱼倒出来,再把退笼装回去,当然也有扔掉的,这就不地道了。但有时水大,退笼主人装退笼时可能没插紧,被水冲进河里的情况也有发生。
如果说守株待兔是偶发性事件,那么,装鱼则是守笼待鱼,是常态性事件。我小时候,每年黄梅天来临之前,家里都会收拾退笼,该补补,该修修,该请篾匠做新的就做新的,一切只为了这一个梅雨季的上水鱼。而那个时候的黄梅天,退笼从来没有辜负过我们。
鱼米之乡的孩子,过去就是这样度过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
如今在故乡,恐怕只有“退笼”之人,再无退笼装鱼的情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