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钰 统轩
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发挥新侨独特作用 助力社会创新发展
近年来,在常州经开区,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学成归来,投身创新创业大潮,新侨海归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有生力量。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紧盯新侨海归群体,围绕市委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的目标,营造良好氛围,打造创新载体,提供特色服务,吸引新侨人士扎根经开、服务经开。
突出阵地建设,深化为侨服务。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在横山桥镇横山桥社区、戚墅堰街道花苑社区搭建“侨之家”实体化服务阵地,完善图书阅览室、侨胞活动室、侨法宣传角、文化展示馆等,组建侨爱心志愿服务队、侨艺书画社、侨联法律服务等特色组织,打造密切联系侨界人才、践行为侨服务理念的新阵地,在联谊交流、便民服务、侨情收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打造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新侨驿站,持续开展思想政治引领、文化交流、宣传展示等活动,为海归青年搭建创新创业、联谊沟通、交流合作、发展共赢的长效平台,为创业助力,为创新添彩。
突出强化引导,维护侨权侨益。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充分动员基层侨联组织,利用各类节假日主动开展联络联谊、走访探望,增进与侨胞侨眷的感情,切实发挥摸侨情、暖侨心的优势作用;大力开展“侨法守护侨益 共享美好生活”主题侨法宣传教育活动,精心编排汉服普法秀、普法小短剧等节目,利用社区道德讲堂举办侨法知识讲座、侨务座谈会、侨法知识竞答,发放宣传资料,普及相关涉侨法律法规。
突出主动对接,助力侨企发展。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联合常州经开区组织部、科技金融局开展人才政策、金融政策宣介活动,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开展常州经开区海归青年创新创业系列分享会,发挥海归人才贯通中外、思维活跃、开拓创新等优势,分享创业经验,共聚创新梦想。深入开展为侨服务“双百”行动,详细了解侨界人才创新创业、侨企生产经营等情况,鼓励企业坚持产品技术创新,用好用足相关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侨企持续发展壮大。借助工商联、青商会平台,开展“海归创二代”企业家专题调研,全面实施“创二代薪火计划”,营造侨界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引导海归创二代“跟党一起创业”,激发他们在现代化新征程中打造卓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突出凝心聚力,展现侨界担当。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聚焦海归青年群体,通过《人民日报》《华人时刊》《华侨时报》等媒体,讲好侨界青年故事,宣传推介经开;拍摄海归青年创新创业主题视频《经你之手 开创未来》,讲述海归青年回国创业的故事,充分展现侨界青年风采,引导海归青年助力家乡发展,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创新基层治理贡献侨界力量;引导常州经开区侨资企业成立“恒善”教育卫生千万基金,搭建支持教育、捐资助学、改善医疗条件平台,为公共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常州市工商联:打造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常州模式”
启动实施常州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是持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将更高水平护航市域经济健康发展。去年4月,由市检察院、市工商联牵头,会同司法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部门共同组建常州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委会,由市工商联承担管委会办公室日常工作职责,切实保障涉案企业合法权益,引导民营企业树立依法依规经营意识,真正体现对市场主体的真“严管”、真“厚爱”。
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市工商联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企业合规的重大意义,以思想破冰凝聚改革共识,为涉案企业合规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检察院、工商联牵头作用,成立12个部门组成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江苏省常州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选任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认真履行管委会职能,推动落实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努力形成“各级共同抓合规、企业主动做合规、商会积极推合规”的工作格局。
高位协调推动,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专家库人员组成数量、队伍结构和各专业领域名额分配等事项,共同协商解决合规改革任务中面临的难点、痛点,合力推进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召开全市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统筹兼顾、上下联动,共同推动市区两级企业合规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注重社会宣传,把涉企合规内容纳入第二轮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培训课程,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提升对涉企合规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正面宣传,解读企业合规政策,传播企业合规理念,弘扬企业合规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企业合规建设的良好氛围。
完善运行机制,实现提质增效。市工商联准确把握“于法有据、于事有序、于企有效”的原则,发挥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委会联动机制作用,密切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完善制度体系筑牢改革基础。
首先,建立完善制度体系。第三方机制管委会是凝聚司法、执法、行业监管合力的有效平台,是落实第三方机制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制定管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案件会商、舆情管控、情况通报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管委会“指挥部”职能,提升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专业化协同化水平。其次,细化实化工作流程。为有效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企业合规案件办理流程及配套文书、专业人员随机选任办法等,严格把握适用标准,组建独立评估组,引导企业开展合规教育、管理、体检、预警、整改等各项工作,为企业打造出真正“合身、管用”的“免疫系统”,切实提升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规范性、精确性和实效性。第三,严格合规工作纪律。在推动涉案企业合规试点过程中,坚持贯彻宽严相济、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预防和减少企业违法犯罪,实现司法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对于涉案企业不能按照合规承诺落实到位再涉嫌犯罪的,依法从严追究刑事责任,形成威慑和警示。
加强服务保障,夯实工作基础。市工商联扎实推动企业合规改革工作走深走实,加强经费、人才等服务保障工作,勇于实践创新,积蓄改革动能。
一是强化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将合规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合规监管的独立性、公正性提供支撑,有力保障合规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探索建立第三方组织及其人员管理机制,有效发挥对合规监管人的激励作用。二是强化人才建设,组建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库,首批入库专家57人,组织开展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聘任仪式暨业务专题培训,切实提升专业人员业务能力水平;根据案件办理适时需求,逐步壮大专业队伍数量、优化队伍结构、扩大行业覆盖,切实为合规改革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三是强化理论支撑,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提炼实践中的亮点特色,及时转化改革成果;加强与常州大学等高校协作,探索成立合规研究院,积极主动“借智借脑”,最大限度争取理论支撑;深入总结和挖掘适用第三方机制办理案件中的经验做法,加大典型案例培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