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72号,青砖红墙内古树参天,大批游客排起长队,准备拜谒苏东坡,仰慕其文坛风采与家国情怀。这里是三苏祠博物馆,苏东坡出生、成长的地方。
千余公里外,江苏省常州市前北岸文化街区80号,一座曲径通幽的江南小院在周围现代繁华的楼栋中独辟一方静谧。这里是苏东坡纪念馆,当地百姓更喜称它的另一个雅名——藤花旧馆,苏东坡终老、离去的地方。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千年前,苏东坡这颗文坛巨星从眉山诞生,选择在常州归去;千年之后,两座城市因“他”开启一段特殊的缘分,结为“生”“死”之交:今年5月16日至19日,江苏省常州市采访团应邀到我市参观采访;6月25日至28日,眉山采访团拜访常州。
眉山与常州,这对“城市CP”,注定以东坡文化为媒。而当我们深情走进,才发现不止文化的一衣带水,两个城市更有从文化底蕴到发展路径,从城市气质到产业布局的气息相投、风月同天。
眉山篇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幸
一提起眉山,人们就会想到苏东坡,想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文化传奇。眉山孕育了苏东坡,给予他成长的沃土;眉山也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成为“孕奇蓄秀”的“诗书之城”。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第一站来到眉山。在古祠风韵、文脉悠长的三苏祠,总书记感慨:“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三苏文化赋予了眉山丰富的内涵和追求卓越、奋进不息的精神特质。
如今,这座富饶的成都平原上最年轻、极富活力的新兴城市,正聚力制造强市、开放兴市、品质立市,奋力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着力打造具有核心优势的高技术制造基地、成渝地区重要的高水平开放门户、美丽繁荣和谐的高品质生活城市。
文化同源:在深情对望中续写“东坡情缘”
眉山与常州,两座在苏东坡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城市,度过千年,跨越千里,在深情对望中续写“东坡情缘”。
作为三苏故里,也是三苏文化发祥地,眉山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着力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游胜地,坚定扛起传承弘扬三苏文化的旗帜。
眉山高起点定位,邀请一流团队,系统编制《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策划和规划》《三苏祠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规划,构建传承弘扬三苏文化的“四梁八柱”。
三苏祠作为东坡出生地、成长地,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雅士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为保护好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眉山聚焦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目标,实施古建筑维修、馆藏文物保护等17个重点项目,积极申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全力打造集文物保护、非遗传习、博物馆展示于一体的文化实践教育基地。
围绕申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眉山统筹推进三苏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整治提升太和老镇、太平古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加强苏裔苏体书法、东坡石刻技艺等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加快建设全国东坡文物主题游径。
眉山立足创新转化,做深做实三苏文化研究和文艺创作。推进省市共建三苏文化研究院,成立三苏祠博物馆学术委员会,联合四川大学共建东坡书院。携手知名院校、文化团队推出系列文化大餐,其中《苏轼书法全集》是迄今收录最全的苏轼书法出版物,《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获第二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获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舞蹈诗剧《东坡》即将首演,动画片《少年苏东坡传奇》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音乐剧《苏东坡》即将全国巡演,川剧戏歌《定风波》亮相央视……
做活三苏文化教育普及。眉山常态推进东坡文化进校园、进家庭等“六进”活动,让文化滋养百姓、浸润心灵。创新举办东坡文化月,与东坡遗址遗迹地18个城市共同举办第十二届东坡文化节,打造“群众的节日、文化的盛宴”。
去年11月18日,第十二届(眉山)东坡文化节在四川眉山开幕。开幕式上,常州与黄冈、惠州、儋州、眉山、诸城共同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缔结并加入东坡文化城市联盟,轮流举办“东坡文化节”,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
一次联盟,永恒约定。一如东坡当年与友人立下的“鸡黍之约”,千年之后再续“前缘”。
产业同链:瞄准新能源赛道跑出“加速度”
6月底,位于彭山经开区的中创新航锂电正极材料项目完成了验收,逐步进入投产阶段。中创新航眉山基地规划布局了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以及10万吨锂电正极材料项目。随着项目的逐步投产,眉山市锂电产业将实现集群成链发展,逐步打造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加快构建“1+3”现代工业体系。
中创新航是来自常州市金坛区,是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新能源发展看常州。”2022年,常州市全市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
瞄准新能源赛道,眉州市按照省委赋予的使命任务,锚定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目标,大力发展锂电、晶硅光伏、化工新材料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去年3月,眉山市党政代表团还来到常州,考察当地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发展情况。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眉山市围绕“1+3”产业,紧盯产业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精准招引优质企业和项目。“我们整合设立5个驻外分局,驻点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和东北地区招商引资,通过引入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入驻眉山,实现量质齐升。”市经合局负责人说。
目前,眉山锂电产业集聚中创新航、天华时代54个龙头企业和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全部投产后将形成产值2000亿元以上;晶硅光伏产业集聚通威、四川美科等4户龙头企业,总投资超400亿元,全部投产后将形成产值1000亿元以上;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万华化学、金象赛瑞等龙头企业。
“四百工程”为抓手,眉山扎实开展“制造强市攻坚年”行动,持续强化党政领导包保服务重点企业和项目机制,深入开展“千企调研解难题·竞相发展比担当”活动,力促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数据显示,1-5月,全市“1+3”产业420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30.9亿元,其中锂电增长450.6%,晶硅光伏增长35.6%,发展势头强劲。
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眉山实施“贡嘎培优”“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做优。1-5月,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4户,总户数达到871户,规模前100强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近70%。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2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4户,省“贡嘎培优”企业7户、居全省第5。
路径同向:山水相映间,历史与未来在此呼应
苏东坡与常州结下半生不解之缘,三十年间南北行走,他来往常州十四次,并买田阳羡,归老常州。明清时期,常州文化名人辈出,仅一条青果巷就先后走出过百余名进士和名士大家。而地处“天府之国”,被誉为“坤维上腴,岷峨奥区”的眉山是唐朝时期川西南的粮仓和蚕乡,两宋时期,这里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眉山也被誉为“进士之乡”。
历史与文化,留给眉山与常州深厚的资源与积淀。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眉山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双城”“同城”战略交汇,成为“圈中圈”“核中核”。
2023年,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以“服务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为战略牵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全域协同”为发展路径,以“制造强市、开放兴市、品质立市”为主攻方向,奋力推动眉山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作为离成都最近的地级市,眉山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与成都共享双流、天府两大国际机场。
坚持以服务成都为引领、以依靠成都为支撑、以融入成都为目标。眉山正加快构建错位协同、互利共赢的成眉产业协作圈,加快打造互联互通、接轨全球的成眉开放合作圈,加快形成有特色、无落差的成眉宜居生活圈。
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眉山立足“品质立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提升绿色生态优势,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眉山。
2021年底,眉山市启动城市新中心开发建设。城市新中心秉承“生态为基、城市为体、产业为核、品质为纲、文化为魂”五维发展理念,以创新经济、总部经济、生命健康、休闲旅游为抓手,重点布局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教育医疗等功能。如今已圆满实现“一年启动”工作目标,正式迈入“三年成势”的新发展阶段。
千年前,苏东坡用诗词佳作让世人对眉州心生向往。千年后,眉山120余处景区景点,30余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引八方游客驻足,被评为亚太地区(二三线城市)首选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
在这座底蕴深厚、活力迸发、开放包容的魅力之城里,三苏文化正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化为每一个眉山人的自豪与认同;发展乐章正强力奏响,彰显东坡故里奋进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