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智 童华岗 姚福达
穿过熙熙攘攘的西林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一阵阵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从转角处传来,再往前走,“常州钟楼区天爱职业艺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天爱中心”)几个大字出现在眼前。很少有人知道,这几个并不显眼的字样背后,是全国上千万自闭症患者家长的“心之所向”。
2006年天爱中心从钟楼区的一间民房、5个自闭症孩子教育起步, 在各级残联、教育、民政部门的扶持下,师生队伍逐渐扩大,从5名老师到如今的150名专业持证老师,部分老师还持有国际康复干预证书。天爱中心位于西林街道梅庄路5号,占地9亩,建筑面积9600㎡,目前在校学员80余名,是全国第一家心智障碍人群的职业艺术教育中心,负责中心运营的天爱教育康复集团也是江苏省残疾人康复领域唯一的5A级社会组织。
5月17日上午,市委书记陈金虎专题调研残疾人工作,在详细了解运营模式、康复训练、教育服务、就业引导等情况后,对天爱中心的创新探索表示肯定。
全生命流程模式
探索终身保障服务
走进天爱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宽阔的楼梯,抬头一看,一整面星空顶格外亮眼。“自闭症患者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这是星空顶的由来,宽阔的楼梯代表着我们朴素的愿景,希望他们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天爱中心校长杨建军说。
愿景是美好的,但对于自闭症患者和家长,往往事与愿违。受大众认知、区域医疗水平、医疗资源制约,大多数自闭症患者很难得到科学系统的治疗和干预。“我们老了,孩子怎么办,他们怎么生活?”这是一个个自闭症父母最真实的心声,问题主要集中在自闭症患者“自己养活自己”的问题上,而天爱中心,成为了全国自闭症患者家长的首要选择。
“从0—6岁的学前早期干预,到6—18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再到成年以后的职业教育和养护,我们正在探索自闭症全生命流程服务体系,这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杨建军说,天爱追求的是让每一个心智障碍者有尊严地活着,帮助他们自理、自立。
目前,全国数千家在册自闭症康复机构中,做小龄康复教育的机构约5000家,做大龄养护的仅10余家,既做大龄又做小龄,甚至将来做老年养护的机构,天爱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
走进天爱中心2楼的天喜儿烘焙坊,满屋飘香,十几名少年正在专心致志地烘焙蛋糕。“这是我们2012年与大喜来共同合作的公益项目,天爱的老师接受大喜来培训后可以上岗教学,目前,烘焙坊的年营业额已达到数十万元。”杨建军说。
不仅是天喜儿烘焙坊,2021年6月,天爱中心还发起了“爱星行动”号召,在溧阳鸣桐里建设“爱心农场”,成为“星”青年就业中心,该农场具备民宿、果园等特色项目,“星星们”可以在农场学习种植和修剪果树,进行李子酒的开发和豆腐的生产制造,为步入社会学习新技能。
“未来几年,我们会重点去做30岁—60岁跨度的自闭症群体,弥补这个空白点。这部分群体的家长总是要‘离开’的,所以我们也正在信托和保险方面做一些尝试,以期达到生命的全程服务,在全国率先打通特殊人群有品质生活最难的最后一公里。”杨建军说。
全龄段教育服务
构建专业教育体系
篮球场上抛洒汗水、非洲鼓教室鼓声擂动、艺术走廊上贴满“想象力”的画作……走进“天爱”各艺术教室,一张张笑脸映入眼帘。
“我们转了几次学校,终于找到了这里,在‘天爱’进行艺术学习后,孩子情绪发生了明显转变,看着他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我很欣慰。”天爱中心自闭症患者佳佳的母亲激动地说道。
自闭症康复训练体系在国内刚刚起步,师资力量、专业课程缺失。为此,杨建军四处奔波。“主动去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拥有特殊教育专业的学校上门拜访,还多次赴美国、日本、挪威等大学引进先进教学资源,发展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康复模式。”杨建军说。
天爱中心在全国率先成立心智障碍青少年职业艺术中心,创新推出职业培训(培训与实训)+艺术疗愈(情绪干预)+运动休闲的社会融合模式。“特别强调孩子综合能力提升,专门开设多方向课程,比如一对一言语、认知训练、感统训练、小组认知教学、绘本阅读、音乐律动、游戏规则泛化课等。”杨建军说。
像天爱中心这样的特殊学校,对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但由于教师紧缺、待遇不高等问题,往往成为制约优秀人才引进的瓶颈。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天爱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在教师培训方面的合作已达十年有余。“在天爱工作6年,从开始只做做台账,到现在独立带班,我在这里收获了成长,心里满满的感恩。”天爱中心教师赵燕说。在杨建军的努力下,一批批优秀骨干特殊教育老师脱颖而出,奔赴天爱中心在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开设的分校。
全社会共同参与
擦亮“常有众扶”名片
6月16日下午,西林实验学校五年级的同学们来到天爱中心,与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进行融合教育。“我们在一起打球,一起玩非洲鼓,每次都玩得很开心。”该校五年级学生林哲一说。
为促进心智障碍群体积极与社会融合,天爱中心与西林实验学校建立融合教学合作模式。每周五下午,西林实验学校组织小学生来天爱中心进行融合教育,已经持续了5年。同时,天爱中心的孩子们每周五还会到西林实验小学跟班学习,进行反向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实现自闭症儿童的融合目标,让更多的人了解儿童自闭症,让孩子们把关爱友善的品格带进校园,带给他人。”西林实验学校学生成长中心主任汤英娟说道。
“从开始的电子新村,到怀德桥,再到现在高标准的校舍,离不开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帮助。”杨建军说。2018年,天爱中心由常州天禄集团捐助2000余万元,在钟楼区政府、常州市慈善总会的支持下建设完成。作为江苏省志愿服务基地,中心还通过公益项目的发布和认领持续接纳和吸引省内爱心人士、团体、企业、高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累计吸引5000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来校开展社会融合性志愿服务,服务长达15000小时。
据了解,天爱中心还先后与腾讯公益基金会、增爱公益基金会、灵山基金会、WABC公益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合作,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建立研究中心,联手常州大喜来食品有限公司、久创科技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共建职业工坊。就连影视明星胡歌也曾在天爱中心在上海举办的一场爱心拍卖会上竞拍,为全社会关注自闭症儿童助力。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原则,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努力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康复教育‘天爱’模式。”西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华锋表示,未来政府将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尽最大可能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回归社会,擦亮“常有众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