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感悟思想伟力 争做教育高质量发展领跑人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2月29日,常州市“龙城工匠馆”在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举行了开馆仪式。2023年1月11日,常州工匠学院正式成立,同时常州智能制造劳模工匠联盟正式揭牌。这些举措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推进“532”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举措,也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有效抓手,将为青年学子、全市职工搭建一个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高技能素质的新平台,引领更多青年走技能成长、技能报国之路,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龙城工匠、大国工匠。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新时代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翻开常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发展图谱,技能人才是高频词汇——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超40万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330名,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学校党委书记梅向东表示:“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打造大国工匠的摇篮、技师风采的源泉、产业人才的蓝海、职普融通的品牌,办中国最好的技师学院,为我市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提供人才和技能的有力支撑。”

凝心聚力 全面部署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凝聚党心民心、铿锵有力,催人奋进。我倍感振奋,深受感触,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接下来我将全身心投入职教事业,不断学习新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新时代青年,让我的‘技能梦’继续发光发热,照亮更多青年学子技能强国、技能报国之志。” 中国唯一阿尔伯特大奖获得者、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得主、教师代表宋彪在学校组织师生收看大会盛况后激动表示。

学校高度重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江苏大工匠”获得者、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学校客座教授邓建军和市委宣讲团成员、常州工学院党委书记汤正华教授来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校师生员工近万人次聆听收看了报告会。

学校迅速发布通知,明确提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把全校师生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建构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委会“第一议题”为引领,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为支撑,二级学院党支部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社为基础的学习组织架构。学校党委充分发挥理论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引领作用,校党政负责人分别参加了全省人社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和省委党校举办的主体班学习,校领导全员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集中轮训班。

广泛覆盖 融合联动聚合力

基层党支部突出以学促行,抓实思想教育。坚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作为党支部学习计划重要内容,推行领导干部带头学、普通党员自主学、专家授课辅导学、线上培训促进学的“四学”模式。行政党支部把传承优良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搬到了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现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智能制造学院党支部开展开学第一课“院长讲堂”活动,引导学生树牢正确劳动观,坚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融入课堂,促进思政课程创新开发,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学校思政课教师分别参加了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直播课堂、技工院校“大思政”育人模式建设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能力提升活动以及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培训。《新时代下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早期共产党人之张太雷的故事》等微党课视频分别被省、市级新媒体录用。

校团委精心策划“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行动,围绕“青说 青拍 青读 青写”等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深入有效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制度优势和党史故事,展现青年学子奋发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共抒爱党爱国之情。“新时代的青年人,是有理想、有本领、敢担当、能作为的一代,我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坚定走技能成才之路,用自己的努力阐释新时代工匠精神,也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凭借精湛的技能让人生出彩!”“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卢佳浩满怀信心表示。

学校融媒体中心分别以宋彪成长历程和技能就业为主题创作《翻山》《技能成就梦想 技能成就未来》等短视频作品,在官微官抖等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单个作品的阅读量超过11万,并被技能中国、江苏人社等微信公众号转载,引发社会共鸣。

聚焦主业 知行合一促奋进

学校坚持高端引领,争当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表率和示范。学校已累计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2万余人,其中高级工、技师3万余名;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先后摘得阿尔伯特大奖和一金一铜;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夺得1金1银1铜;在省状元赛上获得4个项目6人次学生状元。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校以培养优秀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着力提升学制教育水平。在校生培养层次100%为高级工及以上,技师培养层次达50%以上。“学校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建设,服务企业‘智改数转’,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举措。”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孙国庆表示。2022年学校首次面向技师毕业生、技工院校教师和企业一线技能人才,以“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为方向开办全国首个全日制高级技师班,今年将开办“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高级技师班。学校参与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工院校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项目、通用职业素质课程试点、工学一体化改革相关标准方案制定等工作,努力提升学制教育质量,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留常就业率达90%,留常就业社保参保率达70%。

学校坚持职业培训与学制教育双轮驱动,落实国家职业技能终身教育的高要求。近三年来,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7.34万人次,合作开办156个班次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班,作为全省首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评价机构,累计鉴定、认定15.6万人次,认定规模名列全省第一。学校获评2022年度全省十大优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探索实践被《人民日报》深度报道。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生态。学校高水平建设生产型产教融合园区,建设产业学院、工匠学院,引入先进制造和研发类企业15家,已建成15个学生实践基地,10个校企联合实训中心,5个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完成学生实训超10000人次。目前,预计投入资金1.6亿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项目)即将建成。学校率先开展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联合行业组织、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79家单位,建好常州市技工教育集团,在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实现技工教育、职业培训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集团成功入选人社部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

学校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建设中国最好的技师学院,为“532”发展战略和常州现代化注入高技能人才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