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承生命之重 守重生之门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2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武医宣

重症医学科(ICU)是为全院危重症患者提供集中监护、抢救、生命支持和脏器功能维护的重要基地,是救治全院危重症患者强有力的平台,其医疗技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医院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水平。作为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武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从不轻言放弃,全力以赴奔赴每一场救治,竭尽所能挽救每一个生命。

匠心强技,筑牢患者生命防线

75岁的李大爷平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去年5月因车祸致重型颅脑外伤、多发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多发肢体骨骨折等多发伤,生命垂危。抢救过程中,患者经历了失血性休克、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损害等多次危急时刻,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排除万难,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纤支镜下肺泡灌洗、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帮助患者渡过一道又一道难关,最终化险为夷,赢得新生。

像李大爷这样的病例在ICU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时时如履薄冰、常常惊心动魄,早已成为ICU工作的常态。目前,科室熟练开展内科各种急重症、严重感染、呼吸心跳骤停、多发伤、各种原因休克、严重呼吸及心脏衰竭、重症胰腺炎、高危孕产妇的心衰、产后大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心脏术后低心排、急性中毒等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此外,科室在常武地区率先开展连续性血流动力学监测、ARDS病人的机械通气策略、内窥镜引导下的经皮胃造瘘术及空肠造瘘术、纤支镜下肺灌洗术、经皮气管切开术、床旁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浆置换术、主动脉球囊反搏、体内临时起搏技术、重症超声技术、肠内外营养、床旁盲插营养管等新技术新项目,聚焦前沿先进技术,为高效救治加固保障。

精心培育,打造专业人才梯队

患者无法自理,需要医护团队24小时生命支持和不间断悉心照顾,加上不时进行的各种有创操作,使得ICU成为工作强度和压力最大的科室之一。除针对危重症患者的支持治疗外,ICU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尽早干预,防止患者病情恶化。然而,多数危重症患者往往表现为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此时单一的专科诊疗方案叠加,无法满足对患者的高效救治,而需要更多考虑到器官之间的相互影响,权衡利害、精准出击,因此与传统专科相比,ICU的综合优势显露无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技术和先进的医疗理念进入ICU病房,对ICU医护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为了能胜任ICU繁重又精细的医疗工作,科室选派科内医生先后至国内知名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的机械通气、重症超声、血液净化、ECMO等专科技能培训,获得国家重症医学“5C”资质认证。团队每一位成员都将自己当作医疗队伍中的“特种兵”来训练,不断精进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增强临床实践能力,尽快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临床复合型人才。

仁心惠世,践行医学人文关怀

武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始建于1994年,至今已走过近30年历程,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常武地区综合规模较大、设备设施较齐全、疑难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较突出的综合性ICU。而让科室走得更加长远,靠的不仅仅是“力挽狂澜”的精湛技术,更是深入人心的人文关怀。

在大众眼中的ICU神秘而冰冷,是一个“进去容易出来难”的地方,武医重症人用行动为自己“正名”,让大家认识到,ICU“进得来、出得去”,并努力让其“进得来、出得好”。怀揣着对生命的尊重,不辜负每一份信任与期望,科室在积极救治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注重对清醒患者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进行清醒俯卧位、适当的床边早期康复锻炼等。同时为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指导及医学知识咨询,尽力消除患者及家属焦虑恐惧的不良情绪,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成为他们信赖的坚强后盾。

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紧跟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将以更高视野、更快脚步,凝心聚力书写新篇章,意气风发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