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头”精神 永远熠熠生辉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常州经开区 上一篇 下一篇
“六一”前夕,常州经开区首部儿童文学作品《开向春天的火车头》举行首发仪式,该书约10万字,由冰心儿童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任小霞历时3年创作,近期将在常州经开区各小学、农家书屋和阅读点上架。
□任小霞
《开向春天的火车头》这本书,源头是一次采风。
一进中车戚墅机车有限公司(原戚机厂)大门,我就感觉走进了一个时间的城堡里——120年的厂史,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激情岁月。行走在工厂,我感觉脚下的土地一定收藏着许多秘密。
很巧的是,那天有一群小学生记者也在厂区参观。我就想,当年戚机厂铁路职工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们眼中的父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也和今天的孩子一样,有如此明媚灿烂的笑容吧……
儿童文学是很轻的,戚机厂的故事却很重。怎么把很重的内容,用很轻的手法写给孩子们,是创作初期,我最纠结的。
我初中的好友吴明霞,也在戚机厂工作,无意间聊到她去一个邻居家串门,看到一盏老式的钢琴台灯,一眼看出,那是工人自己研制的,精巧程度让人惊叹。
这句话一下子点亮了我。一盏台灯可以把我收集到的“火车头”照亮了,绿皮车是新中国自己研制的标准客车,绿色又是春天的颜色,我开始动笔写《开向春天的火车头》……
在写的过程中,我发现“戚机厂”真的是一个故事宝库,机车厂里的故事写也写不完。每修改一次书稿,都会删掉一部分故事,再增加一部分故事,这也成了我写作时间最长的一本书。
虽然这是故事,但许多细节来自机车厂老工人真实的童年记忆,情感都是真的。有不少一家几代人都在厂里工作,我想,那些铁路职工的孩子是从小就对父母说过——“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吧?他们会早早地立下志愿,想用自己的传承与创新,让“火车头”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我用这样一本书,向一代代“戚机厂人”致敬,向所有“戚机厂人”的童年致敬。火车头们后来的故事,将会出现在我未来的写作中……这是一个写不完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