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常看常新的南通博物苑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由晚清状元张謇在1905年创办。

南馆,建于1906年,是博物苑主要的陈列室,当年陈列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楼上列历史文物,楼下陈列动、植、矿物标本。在二楼半圆形的月台上,悬挂着张謇手书的一副著名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道出了张謇创办博物苑的宗旨,就是辅助学校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中馆,建于1906年,始称测所,用以测报天气,是中国最早的气象观测机构所在地。

北馆,建于1911年,作为金石书画陈列。

东馆,建于1914年,向东有长堤通往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现长堤北移并改建五孔怡桥。

南通博物苑在我小时候属于人民公园,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带我来参观。所有的记忆都模糊了,只有那条长达十余米的巨大白色鲸鱼骨架一直横亘在眼前,后来读到关于恐龙的描述,我的脑海里便自然而然拿那条鲸鱼做参照物。

小学每年春游,必定到人民公园,关注点很少在博物馆藏品,而是:濠河上的九曲长桥,儿童乐园滑滑梯,动物园会开屏的孔雀,小卖部奶香十足的椰子糖。总之,那是一个欢乐的天堂,年年心向往之。

再后来,父亲告诉我,人民公园是他母校——南通师范的植物园,当年上植物课,老师带着他们一棵一棵认植物。

1999年人民公园并入博物苑,恢复到创苑初的包括园林部分的南通博物苑。

新展馆建于2005年,由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领衔规划和设计。当年9月,南通博物苑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纪念大会庆典在南通隆重召开。大会当天,举行了南通博物苑新馆的开馆仪式。

新馆的西墙像一页台灯下翻开的书,米黄的墙面上是张謇的书法,书写自己的诗作《营博物苑》:

濠南苑囿郁璘彬,

风物骈骈与岁新。

证史匪今三代古,

尊华是主五洲宾。

能容草木差池味,

亦注虫鱼磊落人。

但得诸生勤讨论,

征收莫惜老夫频。

2004年到2017年10余年间,工作单位距离博物苑不到一公里,经常中午沿濠河散步就到了。

我用相机记录:草地上的古柏,枝干虬曲,墨绿浓密的叶沿着枝干,像一团袅袅升腾的乌云;濠南别业围墙上的红色金银花;与广玉兰并排的一棵高大的厚壳树。

大年初五,拍下博物苑一枚镶嵌在墙里的铜钱型透气孔,祝福大家财源滚滚。

初春,去藤东水榭边的小梅园探访,绿梅生发在长满绿苔的老枝上,在长椅上坐下来读潘向黎的《梅边消息》。

四月中旬张謇纪念馆前的两根百年紫藤,一白一紫,似飞瀑四溅,似星雨垂落。紫藤时节,紫丁香亦好,白色的木本绣球团团簇簇。

5月18日,博物苑奇妙夜,观香道、茶道,听古琴、学插花。

夏秋之交,博物苑夜集市,流连在蓝印花布、板鹞风筝、四宜糕团、博物苑衍生产品等等摊位之间,买李方膺《梅、兰、竹、菊》复制品,张謇《家训》。朋友的光朗堂尤无曲艺术馆也在夜市出摊,顺便体验一把站摊。

去年夏天,花了整个下午,看“画之大者”黄宾虹书画艺术展,直到闭馆才离开。回家后连续一个星期,对着手机临写题识。

读范曾在苑内亭上书楹联“笔底诗文原荦确,胸中岱泰亦峥嵘”,学习“荦确”一词。

周末为了避开楼上装修的烦扰,带上本书,倚在博物苑的石桌边,乌鸫在草地上跳跃,有一家四口在不远处铺上地垫野餐。

疫情期间,母亲住院,安顿好,已近中午,估摸着博物苑的牡丹应该开了,买只饭团,穿过医校巷,坐下来,静静地面对大朵大朵的花,深呼吸,让花的明媚香气透过肺腑驱散心头的阴郁。

朋友来南通,到博物苑一起参观张謇纪念馆,阅览他创办的实业、机构图片,纱厂、油厂、面粉厂、冶厂、电厂、电话公司、码头、轮步、学校、银行、气象台、俱乐部、更俗剧院等等,朋友指着收养流浪人员的“栖流所”,回头看我一眼:这名字真好!

冬天,博物苑有好几丛腊梅,通体金黄,冷香远播,雨后初歇,每个花苞上挂着水珠,璀璨晶莹。

常常信步走进博物苑,撞上什么看什么,“古运今风匠心独韵——苏扇艺术珍品展”“外师造化——南通书法国协防研究院写生采风作品展写生展”“江南生活美学展”“人淡如菊、笔墨水融”纪念尤无曲诞辰110周年艺术大展等等。

父亲说“老师一棵一棵教认植物”,张謇提倡“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无非是教人多亲近自然。我渐渐喜欢上植物,以前是看旁边的标牌,没标牌就通过百度描述植物的形状,搜索答案,现在有了形色APP,养成习惯,随时拍图识认。

小时候在田野里挖羊草,遍地是草,可是都不知其名,原来有叶蓼、猪殃殃、车前草、石龙芮、蓟、泽漆、毛茛、茑萝等等。认识茑萝再读《诗经》:茑为女萝,施于松柏,我好像与千年前的语言有了链接。以后读书遇到没听说的植物,忍不住去网上寻找图片,了解相关知识。读诗经《棠棣》,查知棠棣即郁李,而认识郁李恰是在博物苑。由棠棣再区分棣棠,棣棠乃日本文学作品中常提及的山吹。

旅行到甘肃,识旱柳、猪毛菜;爬笄山识覆盆子、姬蕨、苎麻,看到覆盆子便想起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莫干山识南五味子、垂序商陆。即便看中医回来,还喜欢念叨每一味中药的名称,仿佛能咀嚼出缕缕药香。

平时闲暇之余,逛博物苑成了我的首选,且在心里私订了“牡丹之约”“紫藤之约”“腊梅之约”。多年来,信守承诺,如约而至,花开花谢,常看常新。

南通博物苑,是综合博物馆,是自然博物馆,是我的城市会客厅,是我取之不竭的知识殿堂,是我放松心灵的栖息之地。

我的博物馆之旅,不是博物馆之间的空间变换,而在同一座博物馆里长久流连,情有独钟五十年,步履不歇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