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弋煤矿建井中的点滴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世纪60年代末,在党中央“大力开发江南煤电,扭转北煤南运”的号召下,常州卜弋煤矿从1969年筹办到破土,从招工到新建,从建井到出煤,从挖煤到多种经营,经历了一段从创业到兴旺的艰苦岁月。卜弋煤矿是常州煤炭系统最早建立的矿井,它的变化和发展较全面地反映了常州地方国营煤矿的发展历程,常州煤矿工人以产业工人的姿态,为常州能源缺口贡献了热血和生命。轰轰烈烈30年,常州煤矿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曾经是常州工业系统的中坚与强者。
2023年元旦中午12:30,我接到原常林集团办公室张主任电话,说周泉鑫老书记因病抢救无效,于一个小时前与世长辞。我接完电话后呆若木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起半个月前,我们煤矿的十位同志相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切磋牌技,老少同乐;想起他在煤矿工作时对我的关心、教育、培养、帮助和教诲,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夺眶而出。
周泉鑫1928年11月生,常州人,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戚机厂党组织地下党成员之一。他积极参与保卫工厂设施,组织护厂活动,迎接常州解放。为增加党的新鲜血液,经党组织批准,同意他介绍本村进步青年蒋士林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蒋士林同志离休前为常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周泉鑫同志曾是电焊工,他不怕苦和累,对技术精益求精,是常州市劳动模范。他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1969年秋的一日,他回家经过小营前招待所门口时,正巧碰上市领导汤永安,两人在路边聊了几句,得知周泉鑫同志已经“解放”,处于待分配时期,汤永安说:“来吧,到煤矿去,我们一起干。”当时,汤永安同志是卜弋煤田开发工作负责人。后经市委组织部研究决定,调周泉鑫同志到卜弋煤矿,任建设工程团参谋长。当时卜弋煤矿按部队建制配备干部,营以上干部大多为军代表,南京军区某部工兵八连负责卜弋煤矿主井斜井施工。1972年后,他被任命为卜弋煤矿建设工程团团长、卜弋煤矿党委书记。
卜弋煤矿刚建矿时,在无地质资料、无总体设计和概算的情况下,采取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方式进行建设,由于仓促上马,加上受“左”倾思想影响,不尊重科学,矿井建设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矿井基建坎坎坷坷,矿上生产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最起码的生产生活设施都极为简陋,基建设施缺乏,施工以人工为主,体力消耗极大。工人长期住在农民家里、芦苇棚中,吃饭洗澡都极不方便,但广大职工不畏艰苦,顽强拼搏,为煤矿建设无私地奉献青春,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建设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周泉鑫同志首先提出发扬“三气”精神——单位要有名气、队伍要有士气、职工要有志气,组织全矿开展劳动竞赛,如开展安全生产年、百日无事故、矿井达标竞赛,要求机电设备正常运营,设备完好率达98%以上,主要设备达100%。围绕建成标准化矿井的目标,全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你追我赶,在常州煤炭指挥部组织的劳动竞赛中,卜弋煤矿多次夺冠,获得多面流动红旗。
周泉鑫同志重视人才,尤其重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建矿初期,矿上人员主要来自部队的转复军人和当地的农民。市公交系统抽调了10多名干部,还有少量从外地调回常州的技术工人和大学生。为解决矿上急需技术人员的矛盾,他一方面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争取多分配一些大学生,另一方面选送一批职工到大学学习,如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淮南矿业学院、苏州医学院。另外和徐州煤矿学校挂钩,请他们代为培训。矿上先后选送了40多位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同志到徐州煤矿学校进行培训,有采掘、机电、地质、测量、通风、会计等专业。这些同志回矿后积极把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成为矿上的中坚力量,有20多人提拔为中层干部,有11人提拔为副矿长、矿长等职。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卜弋煤矿在1976年正式投产,煤炭部发来贺电,当年生产原煤5492吨,1978年产煤6.5万吨。
1977年2月,我被选为卜弋煤矿党委委员。在开展劳动竞赛中,矿上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1977年5月,夏渭娟、沈文培和我参加了江苏省“工业学大庆”会议,夏渭娟同志被评为省劳动模范,沈文培等3人被评为省先进生产(工作)者,沈菊瑞等6人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孙俊韵等11人被评为市先进生产(工作)者。卜弋矿校的学生也积极投入到劳动竞赛中。
周泉鑫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处事稳重果断,清正廉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了及时了解矿上当天的生产情况,协调生产中的矛盾,他坚持每天到井口调度室上中班,直至中班工人上井、夜班工人下井后,他才回宿舍,到床上已是凌晨1点多钟。他多次夜间接到电话得知井下出了问题,受到严重惊吓,因心动过速,患了严重的心脏病,曾几次送到煤矿医院就诊。叫他住院治疗,他都看成是小毛病,认为过段时间就好了。他为卜弋煤矿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1977年10月15日周泉鑫同志调离卜弋煤矿,到常州林业机械厂开始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