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竹 华靓
“基层党员冬训就像是点燃了‘一把火’,训出了党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2022—2023年度基层党员冬训期间,遍布全市的基层党员冬训“星星之火”,在全市燃起理论武装的“燎原之势”,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为展现新时代的新气象、新作为,奋力开创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谋新意 做加法 奏好冬训交响曲
以书换礼、书记荐书、好书推荐官、读书演绎社……武进区湖塘镇的社区书屋和农家书屋分外热闹。以书为媒,武进区湖塘镇开展“阅读接力”“图书漂流”,将中国式现代化等理念导入“冬训+阅读”活动,让家门口的文化“小天地”变身冬训“大舞台”。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更贴近基层实际、走进群众内心,是我市各地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创新的重要课题。
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依托小巷讲坛、许巧珍工作室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基地,把“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落细落实。武进区洛阳镇精心创作了剧本杀《半部电台》,将红色故事融入游戏剧情,让党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
钟楼区荷花池街道以“理论+文艺”为导向,创作了《国际歌》《赤潮曲》等红色音乐课程、《不忘初心》等红色舞蹈节目、《迈向新征程》等锡剧节目,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武进区前黄镇也编排了《中国式现代化》锡剧说唱等特色节目,开展集中巡演。
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打造了冬训学习“百宝箱”。其中的“充电宝”包含了“冬训与‘理’同行”系列活动,创新推出理论脱口秀、星火直播间、红色研学路等;“暖心宝”借文化春风,开展理论年货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乐淘宝”则深化“星火·小龙人”理论IP形象,推出“星火微课堂”系列书签、钥匙扣等文创产品,让冬训有“党味”也有“趣味”。
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人。
钟楼区邹区镇组织成立“第一书记宣讲队”,深入各自党建联系点,走进百姓家中、走上田间地头,开展了42场“微宣讲”,送出129份“学习大理包”,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
金坛区金城镇打造“先锋领读+”理论学习项目,依托优秀镇村干部、企业员工、网络主播等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先锋,一体推进党员冬训。指前镇发挥“湖畔学堂”领学效应,开展“理润指前 声响湖畔”理论入万户主题活动,让冬训在“共学”中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金坛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还结合单位实际,依托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等红色阵地,搭建“党建+团建”理论学习平台,以党员带头学带动广大团员跟着学,党团融合,共同将冬训推向深入。
热火朝天的冬训势头,也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形成了人人争当“冬训主讲人”的良好局面,创作出一批质量高、传播广的优秀理论宣讲作品。
新北区立足本地实际,围绕“制”造、“智”造、高“质”量发展,拍摄制作了授课视频《常州高zhi量》,以生动的场景、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实践;天宁区郑陆镇主创的《常州“上新”》,紧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用一个“新”字巧妙串联常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金坛区东城街道出品的《龙城“变身记”——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与常州党建、民生、生态、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七十二变”的生动实践结合,融入城市形象宣传,形成了流量爆款。
强阵地 亮品牌 展现冬训新气象
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奋斗故事,转化为一堂堂实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党课,奋斗身影成为品质溧阳的最美风景。这是溧阳市创新打造的“奋斗者的风景”冬训品牌,在沉浸式的学习中,让党员教育更具“亲切感”。
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我市各地已逐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冬训阵地和品牌,推动基层党员冬训工作走深走实。
让冬训品牌叫得响。新北区薛家镇依托“上薛堂”理论宣讲品牌,搭载本地文化百年传承地“临平书院”,有效发挥冬训理论学习“加油站”作用;新北区春江街道依托“小江工作室”理论宣讲平台,充分发挥基层理论宣讲示范队宣讲优势,优化做好“小江微电台”和“小江剧场”两大特色栏目;常州经开区横林镇擦亮“冬训新槐社”理论宣讲品牌,开展“理上网来”直播课,同时依托冯仲云教育基地等载体,邀请宣讲员进行理论阐释。
让冬训阵地有特色。武进区嘉泽镇创新提升“半亩花田”理论宣讲品牌,招募选拔“冬季花田主理人”队伍,打造候鸟王国、花海E站、绿业红心等多个实境课堂,实现理论课堂“新花漾”;溧阳市竹箦镇依托“1号公路”,统筹整合神女湖驿站、杨湾驿站、姜下村等核心点位,推动基层冬训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让冬训讲堂动起来。天宁区郑陆镇持续丰富“郑说理响”理论巴士宣讲路线,让理论之声在百姓家门口响起来;钟楼区北港街道梧桐苑社区开启冬训新模式,推出“红桐桐”云播台+“桐”学巴士红色流动学习站“1+1”双渠道;金坛区薛埠镇在传统集市“摆摊设点”,开展“冬训进集市 理响遍茅山”主题活动,撬动党员群众学习兴趣点;天宁区红梅街道依托楼道议事会和“红动力”智慧管家云平台,在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同时,将“固定讲台”变为“流动课堂”,凝聚持续推动社区精细化治理的不竭动力。
让冬训触角再延伸。天宁区兰陵街道积极搭建“校—地—企”党建联盟,合作共建“红色讲习所”,推出党校“红博士”驻点进社区行动,依托人才公寓打造屋顶理论学习沙龙会;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以“运河边党课”为统领,打造新“三hui一课”冬训特色品牌,分别开设机关“古运思享汇”、社区“群众板凳会”、企业“工匠故事荟”三大课堂,将“丁香网格学苑”理论宣讲网格延伸至辖区央企;钟楼区西林街道在企业生产车间设立弹性制“半小时匠心课堂”,主动适应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利用企业党员职工空闲时间开展理论宣讲。
优服务 促实践 激发冬训新活力
冬训是党员的“加油站”,能更好地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锤炼担当作为的本领,为高质量发展“提速加码”。
位于“两湖”创新区核心区的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打造专家学者“空中课堂”云端教学、支部书记“车间党课”现场宣讲、党务工作者“‘两湖’微talk”分享讲学、宣讲骨干“移动党课”互动宣讲、行业模范“驿站党课”分众化讲学、青年人才“剧组党课”沉浸式教学等实景课堂,切实把党员冬训转化为奋力推进“两湖”创新区核心区建设的强大动力。
武进国家高新区结合全要素网格化工作,聚焦新能源企业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组建青年党员志愿服务突击队,深入企业一线、项目一线、生产一线,开展代办服务、解答惠企政策,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溧阳市南渡镇突出抓好“两新”组织党员冬训工作,将冬训与理论学习、助企政策紧密结合,推进“党建+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同时开展“企业家沙龙”,镇党政领导与20名企业家代表共学理论精神,齐话南渡发展。
金坛华罗庚高新区将冬训课堂融入“动力电池产业链质量联盟”工作,举办一系列助企惠企培训会,打造“一人一企”精准对接机制,健全清单化、闭环式办理机制畅通诉求渠道,不断优化新能源产业发展软环境。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冬训工作的重要阵地。天宁经济开发区将专家授课与企业走访相结合,把冬训平台打造成产业发展的实践课堂;金坛区直溪镇依托“光伏+采储”党建联盟,开展链上“光采讲堂”,同时做靓“金牌代办员”服务品牌,精准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常州经开区潞城街道将轨道交通产业展示馆等阵地作为冬训的“实景课堂”,为非公企业发展赋能;天宁区雕庄街道辖区内华利达集团积极探索打造红领学院、工匠课堂、红色动力学习小队的三级联动学习新模式,为生产现场注入红色动力。
外卖骑手、快递小哥、货车司机、网络主播……他们是城市的新活力所在,也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的新动力。新北区三井街道汉江路、河海等社区,引导社区干部、外卖骑手变身“理论宣讲员”,创新打卡“冬训e百”“小哥讲给小哥听”等多元宣讲形式。
天宁区青龙街道打造商圈里的“冬训综合体”,开展“冬训+文明实践”“冬训+志愿服务”“冬训+社区治理”等活动,开展送温暖、爱心助学、无偿献血、义诊等阳光志愿活动;金坛区尧塘街道抓好“百卉含英”青年干部冬训营,开展“啄木鸟”环境整治、“青年献策”路演等活动,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天宁区茶山街道白扬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古朴的宗祠里,党员们围坐一起开展“围炉夜话”,以理论学习推动惠民实事办好办精彩;武进区西湖街道创新建立“冬训+议事”模式,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会治理难题,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社区)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等,围绕议事主题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开展议事、促进项目落地,不断营造共建共治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