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疑难性不孕患者带来新“生”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2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妇幼宣
“如果将胚胎比喻为‘种子’,那么子宫内膜就是‘土壤’。培育种子,就需要肥沃土壤。胚胎的顺利着床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在正确的时间把‘种子’种植到‘土壤’中,让胚胎与内膜同步发育。”市妇保院·市一院钟楼院区生殖中心副主任医师薛平平说,她的工作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务农”,精心培育、种植,等待硕果。
半年前,37岁的陈女士因胚停清宫后3年未孕,希望通过试管婴儿助孕。获得多枚优质胚胎后,陈女士因为子宫内膜过薄,选择将胚胎全部冷冻保存。
“子宫内膜过薄,类似于沙漠化的土地,缺乏肥料养分,需要先修复子宫内膜,增加子宫内膜厚度。”薛平平说,子宫内膜要达到8—16毫米才比较容易受孕。多次探索后,薛平平为陈女士进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宫腔灌注治疗,终于将子宫内膜厚度“修复”到8毫米,胚胎移植后顺利怀孕。
近年来,育龄女性薄型子宫内膜的问题越来越显著,为提高成功妊娠的几率,帮助更多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顺利怀孕,薛平平所在的研究团队开拓新思路,探索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宫腔灌注的治疗方式,以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结局。
此外,薛平平还擅长个性化胚胎移植。
35岁的王女士,5年前因计划外受孕行人流术,后忙于工作耽误了生孩子。多方打听后,王女士找到了薛平平。在详细了解王女士的经历后,薛平平耐心地答疑解惑,通过心理疏导、病因检查、制定个性化治疗,帮助王女士建立治疗信心……薛平平为王女士安排了子宫内膜“种植窗”检测分析,发现王女士的子宫内膜“种植窗”较正常人群推迟了1天。
“问题在于胚胎总是被提前播种。换句话说,你的子宫内膜——这片土地尚未入春,种子太早就种下去,没有春风的‘劲吹’,也就没有‘春芽’的萌生。”找到病因,制定了个体化胚胎移植方案,王女士终于在第4次胚胎移植后成功受孕。
“将母体取出的卵子放入胚胎培养液内,优化男方精液,加入适量精子,精卵结合,培养形成优质胚胎。”薛平平介绍,生殖中心的胚胎实验室团队是在严格、稳定的环境下,采用精密的显微操作仪器,进行精准的实验操作,用火眼金睛记录着每一个细微变化,给予胚胎360度全方位呵护。
经历取卵、精液处理、精卵结合、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最终完成“育苗”。生殖中心严格操作规范,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流程和质控体系,各项质控数据位于省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