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永葆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荣光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学校党委、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中,学校党委书记沈琳进行了专题宣讲。

沈琳表示:“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创建单位,学校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思想,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与推进‘双高’建设紧密结合,与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紧密结合,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精密部署抓学习

金牌宣讲走在前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印发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通过顶层设计、周密规划,形成广大师生喜迎二十大的浓厚氛围。

2022年10月16日上午,全体师生第一时间以“集体+自学”形式组织学习观看了大会盛况。“作为一名刚刚入党的预备党员,能够见证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新时代青年的荣光。此刻,我内心澎湃。”江苏省博爱青春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闫长峰动情地说,“我是学机械专业的大学生,我将练就专业基本功,持续创新,在制造强国赛道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向着新征程奋勇前进。”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学校迅速制定印发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通过理论中心组“带头学”、周密计划“组织学”、专题培训“分层学”、联系实际“贯通学”、专题党课“月月学”、专题宣讲“生动学”、专题阐释“深入学”等方式,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学校组建了校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主的教职工宣讲团。

2022年11月2日上午,沈琳走进学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集体备课现场,与13名宣讲团成员围绕“二十大概况、主题及重大意义”“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等11个内容进行了集体备课和充分交流。

作为学校的“金牌”宣讲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积极发挥学科资源和人才优势,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提升宣讲技巧上“做文章”,通过强化集体备课机制,拟定教学宣讲计划,设置宣讲专题,打磨宣讲内容,力求用通俗易懂的“小切口”讲好“大故事”。

宣讲团还推出了“定制式”宣讲菜单“送课上门”,开设“红色课堂”“板凳课堂”“田间课堂”,运用“情景+场景”模式,立足校内、服务校外,线上线下齐发力,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出来”。

在常州三杰雕塑旁,宣讲团成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永民正在向宣讲对象介绍常州三杰的由来以及他们带着坚定的“初心”为复兴大业燃起曙光的事业:第一个完整翻译《国际歌》、主持创办第一份党的机关报、共产国际第一位红色使者、大城市建立第一个红色政权、创办中国共产主义最早的进步社团之一、最早提出中国必须走工业化道路……这些细节慢慢勾勒出三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将通过讲好制造故事,弘扬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质量意识,通过夯基、铸魂、提能,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022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候选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王奇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说道。

近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开展基层理论宣讲16场,梯次开展“党的青年运动史”等各类活动134场次,出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校报专刊,开辟“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栏,推出“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微信10期,各类宣传报道118篇,真真实实地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活了起来、实了起来、火了起来。

建设特色思政课

培根铸魂育新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培养要求,努力为经济社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全面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加强“十大育人”体系的有效衔接、有机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质量控制、评价改革、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推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2023年3月10日,在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实践基地,同学们凝神听教师讲解有着百余年风雨历程的英国联合剪冲机的故事。“看着这台100年前的英国联合剪冲机,听着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国铁路的发展,我们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感到太自豪了!”电气工程学院学生胡东杰说。

学校作为江苏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围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以弘扬中国工业文化精神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大思政课”建设路径。

近年来,依托常州丰富的工业文化资源,学校不断推进“常州‘四史’资源集成与教育中心”建设,不断拓展校企共建的工业文化实践基地数量,通过“厂长论坛”“双师共讲”“匠心讲堂”“车间课堂”等方式实现工业文化的“请进来”和“走出去”,形成了工业文化育人融入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实现了校企共建、共享、共赢新局面,有效打造了高职特色“大思政课”。

砥砺深耕谋发展

服务地方做贡献

“今年是我们学校建校60周年,也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伴随新时期常州城市建设成长起来的学校,我们始终伴城共生。常州机电人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接续奋斗,实现专业与区域制造产业深度融合,毕业生留常率、就业质量稳中有升,为区域产业转型提供重要人才和技术支撑,服务贡献能力更加卓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朝山介绍道。

多年的产教融合发展,学校成功打造了“内园外站、四维一体”的产教融合模式,即在打造校内智能制造产教园的同时设立8个校外企业工作站,实行集成化、对接式、项目制工作站工作机制,推进“一群一行业、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工作理念。在组建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教集团、江苏模具智造人才培养联盟、长三角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等五大智能制造职教集团(联盟)中,通过共建“专业、课程、人才、服务”标准与共享库,学校实现了集团高质量运行和行业引领。

2023年3月30日上午,常州科教城新能源产教融合共同体启动暨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学校与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新能源输送产业学院;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常州)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学院;与武进国家高新区签约,协同组建新能源技术职工培训项目团队。学校积极发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引领作用及各方优势,围绕健全运行机制、产教协同育人、建设实践平台、构建创新体系、开展技术培训、举办技能竞赛等方面推进新能源领域产教融合各项工作。

“真的非常庆幸当初选择了常州机电,现在才有可能进入新能源企业,与新兴行业一同发展前进。”日前,22岁的孙刘英在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时说道。近两年,学校跨领域建设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产业学院总院,联合行业领先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精密制造产业学院等五大产业学院分院。2022年,首批新能源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超过一半人成功入职新能源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突出位置单独列章,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每一句都掷地有声,让教育者心潮澎湃。”许朝山表示,“作为‘双高’建设学校,学校将坚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产学研用合作为助力,主动对接产业、主动发现需求、主动开展研究,继续在为常州留住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与高水平升学方面持续发力,瞄准新能源产业新赛道,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