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助力常州‘532’发展战略、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铸造分公司制造总监马艳东在常州市委市政府举行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上发言。作为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代表,他获得了常州市第四届“龙城工匠”荣誉称号。与马艳东同台接受表彰的还有该校另一位优秀毕业生——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张蕊。两位优秀校友同框领奖,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激励青年学子成才报国。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校党委书记席海涛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紧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坚持思想铸魂,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常态化的学习教育体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出台创新性举措,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确保学校高质量发展沿着正确航向砥砺前行。
感悟思想伟力,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各级领导干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5月4日下午,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部门负责人赴武进区礼嘉镇蒲岸村、何墅村、毛家村进行实践教学,翌日又走进常州长江保护展示馆和常州民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调查研究。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还持续召开集中学习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非常明确地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当如何作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设立人才工作办公室,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大英才计划”。学校坚持引培并重、多措并举,召开博士教师座谈会、主办产教融合主题报告会、主办“常州工业行”主题交流会、组织中层干部调研兄弟院校、召开博士团队产学研工作对接交流会,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同频共振、良性互动,增加高层次人才的“造血功能”,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学校事业发展和专业特色,以“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为主题,推出7大项20分项重点活动,多措并举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
“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第十六期青马工程培训班,受益匪浅,激励我做一个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坚定不移跟党走,不断完善自我。”前不久,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拟提名年度人物、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20级学生王凯歌作为该校师生巡讲团成员,在校宣讲团活动中分享她的经历故事。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她还走进武进嘉泽云堇农场、溧阳白露山生态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地考察新农村建设,创新性地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采剥玉米、栽培花木、碳炉烧烤等特色田间活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助农兴农故事。直播间人数一度过万,极大吸引了在线“粉丝”对乡村振兴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杰出校友、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建军回母校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邓建军先后担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每次大会结束后,他必回母校宣讲,讲述自己担任党代表的故事。
为了将党的声音传递给每一位师生,学校构建了“领导干部+优秀党员”带头宣讲、“教授+博士”示范宣讲、“思政教师+辅导员”教育宣讲、“骨干学生+优秀校友”朋辈宣讲等多层级宣讲体系,先后组建两批师生巡讲团,共计35人。宣讲团制定详细宣讲计划,依托思政课堂、“一站式”学生社区、主题党日活动、讲座讲堂等渠道,在校内外进行宣讲,探索出“组-备-讲-宣”四位一体、全面融入师生的“沉浸式”理论宣讲方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瞄准战略匹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如一坚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方向。目前,学校正牵头建设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理想汽车、比亚迪、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利卡维智能科技等诸多龙头企业参与其中。首批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达65个。
职业教育要提档升级,就要跟上科技的步伐,推进科教融汇、协同创新是大势所趋。学校审时度势,与中科智能院、龙鑫科技、利卡维、大连理工研究院围绕新能源粉体材料的智能制备技术展开协同攻关,已开展对接活动数次。同时,联合常州大学、百佳年代新材料研究院围绕新能源膜材料开展协同攻关,12名博士参与其中。
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进行分析,一个企业一个企业进行遴选,一个学院一个学院进行落实,一个专业一个专业进行论证……近年来,学校将开展职业教育与重大产业战略匹配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行动,紧盯江苏和常州先进产业集群,积极主动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学校牵头成立全国智能化钣金制造职教集团,牵头组织申报常州市域产教联合体,与百度科技、中机认检等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基地,与蜂巢能源共建动力电池产业学院,与博世集团共建氢能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理想汽车共建理想汽车学院,成立全国唯一新能源汽车师资培训基地,已完成第一期师资培训,组建的“理想汽车扬帆计划”班规模达120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8%以上,苏锡常就业率70%以上,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如4月27日那天,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劲松为学校学生干部讲授专题思政课时所说,“未来,学校将更加聚焦常州‘532’发展战略、‘新能源之都’建设、苏锡常都市圈和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加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他勉励青年学子积极融入时代大潮,努力成为工匠型现场工程师,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善用“大思政课”,凝聚新时代青春力量
如何有效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们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尝试: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创新性地提出“以‘劳育+’打造沉浸式‘田野思政’大课堂”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依托太湖湾耕读教育大学堂——党建思政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思政引领与劳育共建结合、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汇合、课堂教学与田野实践融合,组织师生260余人开展“现场思政课”,实施“思政劳育”,教育学生“要劳动”“会劳动”“懂劳动”,在课程改革中不断锤炼党性。
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组织师生赴溧阳市塘马村和欣龙生态园开展“思政红+国防绿共绘生态同心圆”实践教学活动,携手常州电信集成与软研中心推进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链接社会大课堂,帮助学生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的“好老师”“大先生”队伍在逐步壮大,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也积极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学生群体讲授思政课。五四青年节当天,校党委书记席海涛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勤勉好学、恪尽职守,争做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题,为学校青年学生讲授专题思政课。
“回顾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我看到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共同团结奋斗的温馨画面。我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山区来到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们教育我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不断指引我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课后,旅游与康养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代表、2021幼儿633班的阿呷以金同学表示,她要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带回家乡,成为一名“大山里的小园丁”,为山区的学前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更是被席老师情真意切的分享所打动,让我想去更广阔的天地磨炼自己。”
与此同时,学校接连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集体备课会,安排经验丰富的思政课教师做宣讲示范课,研讨如何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结合。
把“工匠精神培育”和“感恩知责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是常工业人的追求。学校持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引导青年学子利用暑期走出校门,深入广阔社会,开展学习调查活动,并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转化成理论性成果。每年近万人次参与其中,近三年,师生们的实践和调查足迹已遍布10余个省。
一批批青年学子来到常工业的校园,相聚相识、追求理想、知责奉献、历练成长,继而去城市、在农村,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