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古代文明,大都经历了一个由纹饰到符号化,再到文字的过程。考古学、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无不高度重视对早期各种纹饰的解读。中国古代原始纹饰有成百上千种,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龙纹饰,产生于七八千年前的上古图腾时代,最受我国人民宠爱,且最具生命力。
还有一种纹饰,同样产生于上古时代,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深为人们所喜爱。这一种纹饰就是原始云雷纹。各历史时期的主题纹饰尽管千变万化,但云雷纹除了有稍微的形体变化外,始终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这在我国成千上万种传统纹饰中绝无仅有,堪称千古之谜。
原始云雷纹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回”字形线条,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对称式展开。圆弧形的单称云纹,方折形的称为雷纹。考古专家通常认为云雷纹是对大自然中云和雷等归纳而产生的艺术形象,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自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起,云雷纹就成为主要纹饰之一,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底纹。如今已成为几乎所有器物的空间界格装饰纹,大到建筑物门窗、桌椅橱柜,小到衣服帽袜、碗筷汤匙,足可与龙纹饰媲美,堪称隐性纹饰之最(见图1-4)。
云雷纹图案从古到今经历了许多次演变,宋元以后有“勾云纹”“如意纹”“祥云纹”等,但万变不离其宗。直至今日,人们常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云雷纹,寄以平安、吉祥、幸福之意,奥运火炬取“祥云纹”是最典型的例子(见图5)。
云雷纹的来源始终是个谜。对不知名的原始纹饰或器物,多以“象形法”命名,如“马踏飞燕”,以后如无确凿的历史根据,名称便约定俗成了。“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常州市金坛三星村遗址考古成果的公布,为云雷纹溯源提供了关键线索。此彩陶豆的云雷纹布局规整、特征鲜明、设计巧妙、刻镂精细,显示出三星村文化高超的制陶技艺和艺术构思,开多项文明之先,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见图6)。
一是阴阳交融统一观。云雷纹饰朱白相对、四组相连、八戳点相环的结构,表明三星村人对自然界的阴阳交融已有了朴素认知,并艺术地再现了阴阳对立、奇偶组合、正负消长、循环往复的圆周运动,与太极八卦图有着令人惊讶的吻合。太极八卦图也是一、二、四、八次序结构:太极生两仪(阴、阳)、四象(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通过两者的对比,能从彩陶豆云雷纹中找到产生太极图的科学基因和内在关系。
二是对称和谐为美观。彩陶豆云雷纹无论数量、位置和结构,都进一步体现对称互为制约、平衡协调为上的“乾刚坤柔,阴阳合德”的中和观。中国历史文化崇尚“同必有异,和为贵”,为什么云雷纹体现了这种意蕴?一定有它深刻的历史内涵。
三是天帝祖先崇拜观。此彩陶豆精致小巧,且无使用痕迹,推断应为祭祀用的礼器。笔者仔细审视该彩陶豆原物,惊讶地发现云雷纹中心都有一个点,可谓“画龙点睛”。笔者认为:一组云雷纹就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每组云雷纹细节略有差异,是否反映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差别?天帝为阳,是为朱文;人间祖先为阴,是为白文;仰视此豆顶礼膜拜时,意蕴天帝、祖先的眼睛俯瞰四方,护佑群生。此豆应是天帝、祖先神灵牌位之象征。
“天地目纹彩陶豆”的推断在良渚文化玉琮上得到了有力佐证。在三星村时代之后,常州地区有寺墩遗址、象墩遗址、青城墩遗址、高城墩遗址等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数十件用于祭祀“礼地”的玉琮。每节玉琮四个转角的四对眼睛(见图7、8),可谓脱胎于天地目纹彩陶豆,十分形象地显示了三星村文化与寺墩、象墩等遗址的千年一脉相承关系。
“天地目纹彩陶豆”的推断在商代晚期的“大禾人面纹方鼎”上也得到印证。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是目前中国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鼎,是崇拜天帝、祖先神灵绝无仅有的孤证。该鼎于1959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器壁外表四面饰半浮雕人面,周围布满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为三指动物爪,四柱状足上部有兽面纹,鼎腹内壁铸铭文“大禾”两字,因此被称为大禾方鼎,望文直译,是在祈祷农业上获得更大的丰收(见图9)。
人兽结合是中国史前图腾中最普遍的祖神崇拜表现方式,对于该鼎人面纹饰蕴含的意义,学者大体有“饕餮纹的演变”、为“蚩尤”、为殷商王朝“大禾方国统治者”等几种说法。
但多数倾向的意见是:她是黄帝的写照。其主要依据:
一是鼎在夏商周时代是国土的象征。每个鼎上刻着不同的山川景物,代表一方天下,将圣人形象铸在鼎上,宣示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三皇五帝以降,普天之下王者,首推黄帝。
二是作为天帝之子的黄帝有“四面相”特征。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战国佚书四种,其中《十六经·立命》明确记载着黄帝的奇特面貌,宣传黄帝的从政之道:强调诚信为本,自己以身作则,威望到达四方,四方之士都听从其一人号令。众人辅佐,上天佑助,所以能成为天下宗主,受到推崇和效法。
大禾人面纹方鼎作为礼制重器,祭祀的是先祖先宗。其四方人面纹的布局,及人面纹背后满布的云雷纹,笔者认为继承了云雷纹彩陶豆及良渚玉琮之衣钵。1986年三星堆出土的蜀人青铜人立像、2022年出土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等,在相隔三千年之后,从三千余里外的广汉,因云雷纹饰,“追根寻祖”到了三星村遗址。
蜀人青铜人立像着长袍,前裾过膝,后裾呈燕尾状。袍上满饰精美复杂的纹样:前襟左侧饰两组龙纹,右侧为云雷纹,下部为变形饕餮纹。专家推断是主持祭祀卜筮的巫师之长,或某代蜀王。
青铜扭头跪坐人像衣着更为突出:从头巾、袖口到袍边,全部饰以云雷纹(见图10-12)。
这些频繁出现云雷纹的服饰不仅说明了三星村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有千年相承融合、源远流长的关系,三星村文化是三星堆文化的根之一,还证明了云雷纹作为服装、器物的典型装饰纹,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时尚。
图6 云雷纹彩陶豆
图1 西周变形云雷纹陶罐
图8 良渚玉琮
图7 良渚玉琮
图2 春秋云雷纹原始青瓷尊
图3 春秋青铜双面神人头像
图9 商大禾人面纹方鼎
图4 现代云雷纹木碗
图5 祥云纹奥运火炬
图10 扭头跪坐人像
图11 叉腰立人像
图12 蜀人青铜人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