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儿童高发的中耳炎该如何防治

日期:04-13
字号:
版面:第T03版:健康沙龙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七轩

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比例中,中耳炎占据了17.47%,近30%的家长说不清孩子致残的原因。这篇要说的,就是其中一种中耳炎类型——分泌性中耳炎,也称为渗出性中耳炎或浆液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非感染性的中耳积液为特征的炎症,它的炎症特点在于,并不是病毒或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这有别于急性中耳炎。然而,分泌性中耳炎又常常继发于急性中耳炎。相比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约90%的学龄前儿童至少罹患过一次分泌性中耳炎,超过50%的1岁以内儿童以及 60%的2岁以内儿童都有过相关病史。

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1.听力下降:年幼的孩子很多时候不会自行表述听力下降,家长们可以观察平时是否需要多次呼唤才会反应,或看电视、视频等声音需要放大音量才能听到;

2.耳闷胀感、耳鸣:有时会感到耳内闷胀感,并可能会伴随响声;

3.自听增强:较大的孩子和成人,有时可能会表述听自己的声音变大了;

4.吞咽时耳内有弹响等;

5.耳痛非常少见。

然而,分泌性中耳炎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很多儿童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家长也不易在家中发现,有时候在体检时可能会检查出分泌性中耳炎。这就会导致分泌性中耳炎不易被发现,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延误病情,发现时追溯病史可能已持续了数月时间。分泌性中耳炎也有很多是一过性的,在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就自愈了。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它,但并不需要害怕和过于担忧。

分泌性中耳炎需要做什么检查?

1.耳内镜:通过耳内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鼓膜和鼓室内状态。

2.声导抗:是通过仪器封闭外耳道,向鼓膜给一定的压力,观察鼓膜活动度的检查。年龄稍大、能自主配合的孩子,也可以通过纯音听阈测试来评估听力下降的程度,提示可能有中耳负压或积液。

3.鼻咽镜检查。

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1.随诊观察:分泌性中耳炎大多数可以自愈。多久可以自愈,因人而异,大部分在3个月内可以消退。对于无语言和学习问题,且听力正常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其他干预,定期随访即可。

2.鼓膜置管:通过随访观察,仍没有改善,积液持续存在,需要考虑行鼓膜置管。切开鼓膜,吸出中耳积液,置入鼓膜通气管。说到手术,家长们一定也会非常担心,但鼓膜置管是非常简单、常规的操作,手术难度并不大,风险也不高。鼓膜通气管通常需要放置4-18个月时间,每3个月需要定期随访,有的孩子可能会自行脱落,到时间没有自行脱落的孩子需要在门诊取出,取管后大部分穿孔部位可以自行愈合,但也有一定的概率不能愈合,穿孔长期存在时需要考虑择期鼓膜修补术,并不建议随意进行手术治疗,有指征再考虑手术。

3.咽鼓管吹张:一种简单的仪器,通过外界压力开放咽鼓管,使中耳内外压力平衡,改善分泌性中耳炎,不过目前证据等级并不高,合并有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时不宜使用。

4.腺样体切除: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是考虑和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咽口相关,需要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可能需要同时行鼓膜置管,也可能单独切除腺样体。

中耳炎的预后

无论是急性中耳炎还是分泌性中耳炎,通常预后良好,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影响远期听力,但需要注意观察和按时随诊,避免耽误病情,长时间的鼓膜内陷、积液,可能会继发鼓膜粘连、胆脂瘤等。平时可以多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如有鼻炎、鼻窦炎等相关问题,积极治疗鼻部疾病,必要时定期门诊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