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5厘米长甲鱼骨导致肠穿孔

日期:04-13
字号:
版面:第T02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曹艳 王舒妤

在日常生活中,误吞鱼刺屡见不鲜,在不少人看来这不是什么大事,多吃两口饭压一下就行。但其实,误吞鱼刺的破坏力不容小觑。日前,武进中医医院普外科收治了一位肠穿孔的患者,而罪魁祸首就是不小心咽下去的一根“大号鱼刺”——甲鱼骨头。

家住武进区湖塘镇的王先生今年60岁,平时吃东西总是囫囵吞枣。一周前,他突然腹痛、发热,且疼痛愈发剧烈、难以忍受,被家人紧急送至武进中医医院就诊。门诊医生接诊后,发现王先生有明显的腹膜炎体征,立即安排腹部CT检查,发现左下腹部结肠内有条状高密度影,结合细致的体格检查和症状,初步诊断为结肠异物穿孔,需要立即住院接受治疗。

“最近有没有误服什么东西,比如鱼刺、鸡骨头之类的?”在医生的耐心询问下,王先生这才回想起两天前与家人一同吃甲鱼汤时不小心吞下了一根硬邦邦的东西,但他连吃几大口米饭,没什么不适感也就没放在心上,谁曾想这竟然导致了肠穿孔!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周建刚考虑王先生的病程时间跨度久,可能造成肠坏死,决定立即进行腹腔镜探查手术。腹腔镜探查视野直观、清晰,在四倍放大的视野下,微小的病变能够清晰显示。探查发现,王先生乙状结肠有一处穿孔,腹腔内出现大量脓性液体。经过手术团队一个小时的努力,顺利取出恼人的异物——一根足有5厘米长的飞镖状甲鱼骨刺,锐利的尖端刺破了王先生的结肠。随后,团队为他缝合穿孔并进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襻式造口。好在手术及时,并没有引起肠坏死,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由于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第二天王先生便可以进食流质,一周后康复出院。

在日常生活中,进食鸡、鸭、鱼、甲鱼、贝壳物及含有坚硬锐利果核的食物时,如果狼吞虎咽、囫囵吞枣,尤其是吞咽咀嚼功能减弱的老年人群,很容易将骨头、鱼刺、枣核等吞入消化道。实际上,误吞异物的风险相当高:异物卡住喉咙,可引起吞咽及呼吸困难;卡在食管内,可导致食管穿孔,严重时可损伤大动脉危及生命;当异物进入胃、小肠及结直肠,可能引起黏膜出血及穿孔。而一旦穿孔,会导致腹腔感染、腹膜炎、感染性休克,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在吃鸡鸭鱼、甲鱼、红枣等食物时,建议去骨去核后再烹饪食用;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专注咀嚼,不要说话逗笑、囫囵吞枣。如果不小心吞食异物,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可随意处理,更不能盲目地吞食米饭团、麻油、醋和可乐等,这些“土方法”不仅会增加医生处置的难度,还极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副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