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钧酷爱收藏中国古书画,目前能见到的大多是他生前捐赠给国内博物馆,或者是博物馆的前身——文管会等管理机构的精品。捐赠时间主要发生在1959年至1965年和上世纪70年代后期,捐赠对象主要集中在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还有常州、苏州、无锡、扬州和常熟博物馆以及靖江市档案馆等。
常州博物馆接收的刘国钧捐赠书画最多,数量达400余件。其收藏中国古书画门类十分广泛,贯穿明、清和民国时期,跨越700多年历史。近千幅书画藏品有很强的时代特点和地域指向,江南一带书画家的作品居多。后来捐出的书画也是根据收藏单位的地理环境,尽可能与当地风土人情有关,有着地域文化上的考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凸显其中的重要意义。
广东省博物馆共藏有刘国钧捐赠的明清书画12件,其中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的就有《赵左山水轴》《王时敏隶书轴》《奚冈松泉高士图轴》等3件。广东省博物馆原保管部主任宋良璧先生曾撰文介绍:刘国钧捐赠藏品是因为时任广东省副省长魏今非牵线搭桥,其时,广东省博物馆正处于初创时期,需要征集文物充实馆藏,刘国钧虽在千里之外,却毫不犹豫地将藏品慷慨捐赠,实为难得。
南京博物院在1964年及1978年两次获得刘国钧及其亲属捐赠的书画及文献类藏品,共计40余件。大部分书画作者生活在江南一带,如“扬州八怪”的罗聘、李方膺,“京江画派”的顾鹤庆等。捐赠品中不乏精品,如明代的《邢侗墨石图轴》、清代的《朱耷行书轴》《黄向坚万里寻亲图卷》《陶鼎山村云树图轴》等,是国家二级文物。
常熟文管会在1965年收到刘国钧捐赠的一批书画及文献资料,其中书画类藏品58件、文献资料类6件。时任常熟副县长的民建人士毛柏生在自传中记载:1965年,江苏省民建组织会员到常熟县体验生活,刘国钧对常熟进一步了解之后,在当年9月15日进行了正式捐赠。他有意选择了与常熟有关的作者,如虞山画派著名画家王翚,以及王翚的老师王鉴、王时敏,挚友恽寿平,同乡画友吴历,著名文人钱谦益、翁同龢等。
扬州博物馆藏有刘国钧捐赠的明清书画作品两件,作者都曾在扬州生活过,并对扬州的政治和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臣,其作品《草书轴》大气磅礴,劲拔俊逸,一如他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个性。郑燮曾为扬州县令,又是“扬州八怪”的领军人物,其作品《草书“天台才子”轴》被收入《扬州博物馆藏扬州八怪书画集》。
刘国钧是一位实业家,也是一位收藏家。他创办纺织企业,为的是“土纱救国”;发展民族工业,为的是抵御列强的经济剥削;收藏和捐赠中国书画,是为了培养人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他崇尚俭朴,慈善济世,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捐资铺路、修桥、竣港,开办学校、修缮寺庙古迹、抗险救灾,都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人格精神的生动反映。受他影响,在上世纪70年代后,刘氏家人亦将部分珍藏以他的名义向有关博物馆捐赠。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这是古人颂扬贤人高士的诗句,正可用作对刘国钧胸怀高旷、境界超迈的道德人品和无私奉献精神的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