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者——章汉夫

日期:04-11
字号:
版面: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章汉夫原名谢启泰,常州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建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章汉夫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和常务副部长共17年,并任中央外事小组第一副组长等职。章汉夫是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两任外交部长的主要助手,他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各项方针政策,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贡献,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者。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章汉夫深知边界划定与否、边界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我国与毗邻国家能否和平共处,关系到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当建立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准则,同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团结也会产生极大影响。外交部档案馆保存有当年留下的大量档案史料。

1953年9月2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不到两个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致电周恩来,建议两国政府尽早就中印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0月15日周恩来复信,重申中印在西藏应建立新的关系,同意解决印度在西藏的商务代表团所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并提议12月份在北京谈判。

12月30日,周恩来约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国华、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陈家康、外交部情报司司长龚澎等开会,研究中印谈判的有关事项。

会议开了一下午,分析了印方可能提出的方案,研究了我方的预案。周恩来说,谈判要坚持友好,这是不能动摇的,但矛盾也是无法避免的,必须面对。对方来的是英国培养出来的外交官,受过正规教育,别小看他们。我方确定的代表团团长是章汉夫,周恩来要章汉夫会后好好准备,同印度谈判与在朝鲜同美国谈判截然不同,分寸要把握好,要边谈边总结和改进。我们外交经验不多,不能掉以轻心。进展情况要及时报中央,重要事项要报告和请示主席。

在与印方的谈判中,章汉夫发挥了高超、娴熟的谈判艺术,作为主管亚洲事务的常务副部长,又是中方代表团团长,他既是指挥官,也是战斗员,坚定地贯彻中央的谈判方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谈判的原则,坚持这次只谈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不谈边界问题,以便使谈判容易达成协议。印度历史上在西藏沿袭的各种特权应当取消,便利于贸易和朝圣的惯例,凡不损及我主权的,可以适当保留。在谈判中,章汉夫既坚持原则,又机智灵活,以理服人,与印方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谈判和协商,最终达成了协议。

这次中印谈判创造了“三个第一”。1953年12月31日,周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他说:“中印两国谈判在今天,1953年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1953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关系一天一天地会好起来,某些成熟而未决的问题之解决一定是顺利的。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处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是周总理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写进了中印签订的协定中,第一次以国际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而章汉夫则是具体运用五项原则处理中印关系的第一人。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任外交部副部长的耿飚回忆,在这个问题上,章汉夫曾经受到周总理的表扬。

这次谈判历时四个月,到1954年4月28日结束。4月29日,双方发表公报,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价了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