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追忆作家高进勇先生

日期:04-07
字号:
版面: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壬寅立冬之晨,惊闻常州著名作家高进勇先生不幸病故,深感痛惜。我又失去了一位慈祥可亲的长辈和知识渊博文采飞扬的良师。

我又翻阅起他20多年来创作出版并签名送给我的每一部大作,重温作者的真情实感和文笔魅力。

高进勇先生1936年出生于武进县雪堰镇的小手工业家庭。青年时期,他积极投身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宣传工作,成绩斐然,18岁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被中共武进县委授予“一等模范党的宣传员”光荣称号。

1952年,16岁的高进勇开始了他的文学之梦,并在《苏南日报》发表处女作。1953年,他从中央军委某航空学校毕业后在上海某空军修理厂服役,他利用工作之余加强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技巧的学习。他写了一部近八万字的《党的宣传鼓动工作与几种宣传形式》书稿,投寄上海人民出版社,受到了领导的重视,推荐他参加上海青年文学训练班深造,从而受到著名作家靳以、魏金枝、罗洪的悉心指导。由此,一篇篇小说、诗歌、散文、评论不断地在《人民文学》《文艺月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受到著名评论家叶以群、孔罗荪等的好评。

他创作发表的作品突出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从他发表于1958年第7期《文艺月报》(现为《上海文学》月刊)的短篇小说《百分之四十》可以看到,他善于在身边人、身边事中发掘创作灵感,这篇数千字的小说,讴歌了新时代、讴歌了工人阶级先进群体。他说过,这篇小说的创作取材于当时工作的飞机修理车间劳动竞赛中的真人真事。

高进勇先生的文学作品中人物传记占很大比重,其创作的《中国最早的飞行家冯如》《亲历我国首枚火箭制造》《血洒长空扬国威》等人物传记文学作品达百篇之多。写人物传记需要大量的采访和文字积累,他遗留的几十本采访日记和一叠叠小卡片中,密密麻麻的笔记资料和摘录真让人惊叹不已。

2004年他完成了长篇传记《徐秉方刻竹人生》。这是他在文学创作领域里开拓创新的又一成果,此书充满对诗情画意江南景色的生动描绘,将传主竹刻艺术家徐秉方那种执着、勤奋、坚韧的品质栩栩如生地展现给读者。《新华日报》社原社长刘向东先生先后在《钟山风雨》杂志和《扬子晚报》上发表长篇评论,称这本书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竹刻人传记”,高度评价了高进勇先生的写作特色。

高进勇先生在古稀之年又出其不意创作完成了儿童文学动漫魔幻小说《恐龙贝贝》三部曲。他的导师、上海著名女作家罗洪先生在信中说:“魔幻小说的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不是人人都能写的,我佩服你还有一颗童心,这是人生最可宝贵的,祝贺你的选择和成功。”

高进勇先生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创作,是研究常州民族实业家刘国钧的第一人,因此,也使他的人物传记文学创作走上了高峰。

上世纪60年代,青年时期的高进勇曾在常州市委统战部任秘书,与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刘国钧先生有工作联系,密切的交往,亦让他感受到了刘国钧的人格魅力,从而萌生为其立传的想法。

改革开放后,高进勇先生为刘国钧著书立传之愿终于付诸行动。他带上干粮四处奔波,查阅资料、釆访、编卡片。为了一个不确定的事例,他甚至骑上自行车赶几十公里寻找知情人核实。他经常废寝忘食在书桌前一写一整天,台灯都烧坏了好几个。功夫不负有心人,三易其稿后,洋洋38万字的长篇《从乡童到富豪——刘国钧发家之路》终于出版,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更是受到了刘国钧后人的高度重视和赞美并先后印刷3次,分送给海内外的刘氏至亲好友。

之后,他又花整整10年时间撰写了近百万字的《爱国实业家刘国钧》这部巨著(包括《创业之路》和《赤子之心》上下册)作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作品。高进勇先生在书中体现的扎实的文学功底,优美的文笔,严谨的写作风格,受到海内外人士的赞誉。时年80多岁的刘国钧次子刘汉栋先生,亲自将此书翻译成英文,在海外出版发行。

高进勇先生坚持实事求是地为刘国钧还原历史的真实。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马培华先生在出版的《刘国钧研究资料丛书》的《序言》中说:“他用后半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研究刘国钧先生。通过鲜为人知的史实,将刘国钧先生的生平业绩,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构成一幅光彩夺目的生动画面。”

在与高进勇先生30多年的交往中,我感受到了一个老作家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和认真细致的创作态度。有一次我写了篇稿件,请他把把关,他抱病帮我逐字逐句修改,把不妥的句子、错别字以及标点符号都一一纠正。我感动不已。他说,他的老师罗洪先生一直教诲他,写作要反复推敲和修改,标点符号也要仔细斟酌,这是对作品负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高进勇先生是我市文坛作品颇丰的作家之一,“书比人寿长”是他文学创作所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