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智 童华岗 陈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谈起这两句“雄壮”的诗句,回忆起创业一路的艰辛,来自陕西延安的汉子鲍蟠虎望着窗外,不禁感慨万千。
作为江苏三合声源超声波科技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十几年前的他恐怕很难想到:偶然一次出差常州,会让他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在钟楼这方福地,他大胆创业,与团队奋力驰骋。十多年如一日的奔跑,企业几经“生死考验”, 终于跑在了国内无损检测“赛道”的最前列。
突破自我,白手起家
1982年出生的鲍蟠虎,有着比一般人更多的成熟和稳重。他言语朴实,谈吐淡定。这种淡定,与他十多年的创业经历息息相关。
鲍蟠虎自小学习成绩优异,2003年去西安求学,在电子信息专业学有所成后,他先是到西安航空地理研究院下属的事业单位实习。在同学的推荐下,2005年他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情:跨越千里,只身来到苏州一家台资企业做技术员。“在苏州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与我想象中的江南不一样。”鲍蟠虎坦言。2006年,他来常州出差,这座沪宁线上的江南城市,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让他在旅社碰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武进超声波器件厂的原负责人。“当时这家企业已经解体,他有几台机器需要我帮忙调试,看我在房间‘捣鼓’超声波的资料,就找我帮忙,我二话没说答应了下来。”几番交道打下来,鲍蟠虎发现了商机:自己创业,做检测项目的仪器研发。
“我们那时3个人白手起家,凑了30万元,租了个70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桌都没有,席地铺了张报纸,买了一只烤鸭就当庆祝开业了。”回顾2009年在常州开始的创业,再到如今8000多万元的年产值,鲍蟠虎颇为感慨。
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由于科研投入太多,团队的30万元启动资金很快就被“烧”完,产品却迟迟没有量产。“2010年是我们最穷的时候,房租付不起,水电费付不起,距离解散一步之遥。”团队陷入了谷底。
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公司所在地来了一名询问房租的陌生人,对方自称是深圳来的创业客,但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和项目。几次交谈,陌生人对鲍蟠虎的事业有了兴趣,拍板投资50万元,事情似乎有了转机,但由于技术更新太快,这些钱也在半年后烧完。又一次生死存亡之际,鲍蟠虎当机立断转变思路,放弃了原先一直坚持的超声波检测数字机,而是直接迭代到当时最先进的自动化多通道仪器。事实证明,赛道的转变就如一根救命稻草,原本摇摇欲坠的公司开始扶摇直上。
“当时我力排众议接了一个项目,做得好我们就能很好地活下去;做不好,可能就永远都站不起来。”回忆那次决定,鲍蟠虎目光坚定。当时一家公司找上门,看中的正是鲍蟠虎设计的自动化多通道仪器。该项目是一个集成美铝改造项目,需要设计一套铝合金在线监测系统。“甲方要求很苛刻,时间紧,标准高,做不好还要承担违约责任。”鲍蟠虎和团队反复打磨了3、4个月,最终顺利交付使用。“一次性拿到了200多万元,团队终于能活下去了!”
瞄准市场,先发制人
凭着铝合金在线监测系统,三合声源在铝加工行业一炮走红。无锡、徐州等多地企业纷至沓来寻求合作。
不过,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是残酷的,鲍蟠虎不敢“高枕无忧”。“自动化产品只是过渡产品,未来属于智能机。我们必须要尽快开发出智能系统。”鲍蟠虎暗下决心。
2015年,三合声源率先研发出世界上首台无损检测智能机,只需要对生产流水线进行批量扫描后,手持仪器智能终端可直接进行数据流操作,且整个进程可直接通过云端数据传输,实现检测结果的无间隙可视化,加上物联网的对接作用,还可远程监控设备运行与处理突发事件等。2020年5月,鲍蟠虎将公司搬迁到永红街道新华路12号,同时开始运营江苏三合声源无损检测科技企业孵化器。3年疫情期间,鲍蟠虎带领企业上下持续创新、艰苦创业,企业收益逆势增长。公司标志性产品——SUT-310RM粗糙铝圆棒铸件全自动远程操控超声波探伤装置,荣获江苏省首台套装备。
鲍蟠虎告诉记者,三合声源的无损检测智能超声波探伤机从电路设计到智能整机,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今年将大量上线,抢占国内外市场。
业余时间,鲍蟠虎喜欢踢足球、看看书,参加各种公益和群团活动,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我出生在陕西延安,脱贫攻坚的苏陕合作让我的家乡发展日新月异。我创业于常州,同样感恩常州这座友善、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城市提供的政策和机遇,所以我更加要办好公司、干好工作,为常州发展增光,为苏陕合作画卷添彩!”鲍蟠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