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霅煜 刘华联
3月22日,市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官卫收到一条微信:“有新进展,他现在能自己拿杯子喝水了。”自从“植物人”张先生通过官卫团队治疗后苏醒出院,他的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好消息传来。一条条“康复记录”的背后,是整个家庭的喜悦和希望。
2021年8月,张先生突发脑溢血,经抢救后保住了生命,却一直昏迷不醒,成了“植物人”。家人不肯放弃,张先生的妻子努力工作抚养孩子,母亲则整天守护在病床左右。可几个月过去了,治疗遇到了瓶颈,康复依然没有进展。2022年3月,家人辗转找到官卫。充分评估病情后,官卫团队决定开展脊髓神经刺激器置入术(SCS)进行治疗,全力帮助张先生恢复意识。
SCS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植入患者脊髓硬脊膜外,按照一定频率、电压对脊髓神经进行周期性电刺激的新技术,但并非对所有“植物人”都能开展该手术。
“人类的大脑都有个网状上行激活系统,这是人体睡眠循环的中枢,如果该系统受损,大脑就会丧失保持苏醒的能力,成为‘植物人’。要唤醒‘植物人’,就要让该系统重新工作。因此,术前评估特别重要。”官卫说,经过术前评估,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在SCS治疗后,一部分会逐步恢复自主意识,甚至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张先生是幸运的。经过2个月的治疗,张先生由术前的微意识“MCS-”状态转为“MCS+”状态,治疗逐渐显现出了效果。
出院后,家人悉心照料张先生的生活起居,给予其最大程度的关爱。能转头了、能抓东西了、能拿杯子喝水了……张先生慢慢恢复了部分功能,让家人看到了希望。他的母亲更是时时将“康复记录”发给官卫。2022年12月,张先生住进市一院神经外科进行再评估,同时调整刺激参数并配合康复医师、中医师开展康复和针灸治疗。
“这次住院,张先生已经恢复初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这让我们团队也非常兴奋。要知道,‘植物人’苏醒是世界难题。近年来,神经调控术逐渐成为‘植物人’促醒的重要手段,包括脑深部电刺激(DBS)、脊髓电刺激(SCS)、迷走神经刺激(VNS),这对于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是一个福音。”官卫说。
官卫表示,“植物人”是一个小众的病人群体,由于没有有效的促醒手段,对待“植物人”,坚持还是放弃,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常州一院神经外科功能团队联合神经康复、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中医针灸等多个学科,致力于“植物人”促醒。在临床治疗中运用行为量表评分、多模态影像观察、神经电生理评估等技术精确筛选病例,评价治疗效果,建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数据库,在个体化选择神经调控方式促醒“植物人”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