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从“铺路石”到带头人,她要让常州锡剧唱响全国

日期:04-01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郑雨露

“你这里可以再往前走一步,然后停顿两秒,给观众多一点眼神,再继续唱,节奏会好很多。音再咬准一点。来,再来一遍试试。”排练日上午9点,市锡剧院院长孙薇准时出现在剧院排练大厅。当天排练的是将于3月31日在常州大剧院演出的锡剧《燕双飞》。孙薇对一招一式细细点拨,随时调动年轻演员的一个动作、一个站位、一个眼神,年轻的戏曲演员则跟着她一遍遍地抠戏。

前不久,孙薇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为常州锡剧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被评为我市第三批“首席专家”。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孙薇刚入行的时候,老师说的这句“座右铭”,现在成了她常在年轻演员耳边唠叨的话。“干我们这一行,要不断练、不断演,才能让自己保持最好状态。”

排练中场休息,孙薇缓缓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这才发现,她腰间裹着一条很宽的腰椎保护带,“老毛病了,这几天特别痛,看来得去医院看看了。等过两天有空了再说吧。”

与以往在舞台上见到的孙薇不同,在非演出日,她很少化妆。“在舞台上,有了妆面和戏服,我就是演员孙薇。到了舞台下,我就不仅仅是演员了,还是肩负常州锡剧发展重任的挑担人,压力很大。”

作为演员的孙薇,是国家一级演员,曾五次荣获江苏省戏剧节、锡剧节优秀表演奖,两次获得江苏省“红梅杯”戏曲演唱大赛金奖,现任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江苏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市文联副主席、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从艺30多年来,她一直勤学苦练、博采众长,主演了几十部大戏,获奖累累。

作为市锡剧院院长,孙薇带领院团屡次获奖,连续推出锡剧《卿卿如晤》《烛光在前》等多部精品剧目,荣获“全国文华大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省文华大奖”等重要荣誉数十项,实现三次晋京演出,为扩大常州锡剧在全国的影响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去年9月,原创大型锡剧《烛光在前》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十七届全国文华大奖,这是锡剧剧种首次夺得文华大奖。

“这个奖让全院演职员倍感振奋,大家都想趁热打铁,谋划着怎么演好下一部戏。”孙薇说,《烛光在前》的成功,也给常州锡剧院的艺术创作打开了全新思路,“以往锡剧擅长表现传统的才子佳人题材,《烛光在前》以创新方式,完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探索和拓展。在题材选择上,我们在整个戏曲界都是走得靠前的。”

敢于创新、敢于挑战,通过一次次勇敢的艺术实践,让古老的锡剧越过藩篱,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这样的创作思路下,市锡剧院创排了下一部大戏《燕双飞》。该剧讲述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与夫人蒋英的伉俪情深和他们的家国情怀,并继续邀请罗周担任编剧。“这是继《卿卿如吾》《烛光在前》之后,我院跟罗周合作的第三部女性戏,主角是钱学森的妻子蒋英,和之前的两部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女性三部曲。”孙薇说。

这次创排《燕双飞》,演员孙薇又变身为导演孙薇,担任该剧的副导演。“从演员转换为导演,首先需要我从演员思维转变为导演思维,随时都在思考一出戏要怎么排、怎样在舞台上呈现,要更注重管理和传承。这期间我还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孙薇坦言,刚转做导演时,确实有一种要退出舞台的感觉,但想到自己的角色转换有利于常州锡剧的继承和发展,是她应该做的,就又变得斗志昂扬。“对于常州锡剧来说,不能只有我一个人在舞台上发光发亮,更要让我们团在省内立足,在全国立足,让常州市锡剧院在所有的专家和观众面前有一席之地。”

新创剧目是根,舞台演员是魂。锡剧事业的发展需要以人才为支撑。“时代在发展,锡剧也要根据观众的审美和时代潮流迭代创新。我们不仅要把祖辈留下来的经典剧目传承好,也要努力扎根人民,不断推出新时代剧目,这就需要不断有新人加入。”孙薇清楚地记得,1989年,她刚刚来到团里,那时候戏曲院团不景气,发展面临困境,很多演员都转行了,但孙薇不甘心,她觉得即使做“铺路石”,也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为了满足院团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2016年,孙薇率队走进我市10所初中,招收锡剧“第七代传人”,将这批学生送入江苏省戏剧学校进行定向培养。毕业进团后,孙薇又组织老师精心设置专业课程,用“以戏带人、以戏促功”的方式培养锡剧青年演员,帮助他们在舞台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当初选拔的锡剧“第七代传人”已经崭露头角。其中有三位在《烛光在前》中扮演了张太雷的三个子女,这次在《燕双飞》中依旧是主力。“刚毕业的年轻人,就能碰上这样高质量的大戏,真的是太幸福了!虽然他们都只有20岁左右,但年轻力量的加盟,为地方戏曲剧团带来了新的生机,也让锡剧有了新的传承力量。”孙薇感慨,如今,锡剧的发展已经迎来了最好的时代,锡剧受到了越多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古老的锡剧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