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24小时,守护天使的天使
日期:03-29
□本报通讯员 妇幼宣
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监测、输液推药……无影灯下,外科医生是站在台前的英雄,而麻醉医生则是保驾护航的幕后英雄。“作为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式,监测监护仪上的数据。术前的访视、术中的监护、术后的随访,都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妇保院·市一院钟楼院区麻醉科主治医师殷艺娜说。
每天穿梭在手术室的各个诊室内,殷艺娜实时监控手术期间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她脸上始终洋溢着甜美的笑容,亲切温和地与患者交流,进行麻醉操作的同时缓解着他们的紧张情绪。
马不停蹄,半卧位完成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麻醉科吗?这里是产科……”“麻醉科吗?这边是急诊……”接到各科室电话,殷艺娜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第一时间核实患者病情。
孕20周的32岁的陈女士,心电监护下血压高达220/138mmHg,心率113bpm,胸闷气急,只能端坐位呼吸,吸氧后脉氧才88%。经一系列紧急救治后,患者血压稍平稳,但仍有心衰、肺水肿症状,情况危急,产科医生与家属商议后决定终止妊娠。
手术开始时,要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在一个稳定的区域,这就需要麻醉达到一个合适的深度与手术的进程相符合。考虑到产妇不能平卧,殷艺娜果断决定在半卧位情况下完成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动静脉通路、输液、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殷艺娜一气呵成,完成麻醉的同时保证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陈女士转危为安。
勤学苦练,关键时刻冲在一线抢救患者
“虽然我参加工作没几年,但已经是11年的老党员了,我先上。”2022年年底,正值防疫政策调整的关键时刻,麻醉手术科又一次面临考验,在岗坚守人员不到常态情况下的四成,但工作翻了数倍。
一天中午,接到心内科病房的电话,一名危重症高龄长期卧床患者昏迷,需要紧急气管插管和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刚刚捧上饭盒的殷艺娜立即放下碗筷,穿上防护服,带好插管箱和穿刺包赶去病房。见到患者时,患者已处于休克、昏迷状态;心电图示频发房早,血压测不清,脉搏细速。殷艺娜凭借着平时勤学苦练,迅速为患者建立起呼吸支持和中心静脉通路,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胆大心细,徒手复位下颌脱位患者
在麻醉科,殷艺娜有一个雅称——“胆大心细的小姐姐”。她在技术上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学习各种骨折的复位整复。一名经常下颌脱位的患者在进行宫腔镜检查时,由于嘴巴张得比较大,突然发生了脱位。殷艺娜一边安抚患者的情绪,一边带上无菌手套,双手大拇指按压患者后牙槽,一按一转,顺利复位。前一刻还战战兢兢的患者立刻心安了,连声感谢。
“职责与使命就像氧气,不可离身”,自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殷艺娜就牢记前辈们的教诲,每当看到患者安静地“睡”去,又安全舒适地“醒”来,再苦再累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