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写这诗的人,不像诗人,像个醉汉。
诗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写这诗的人,不像醉汉,更像个酒鬼。
诗曰,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这个醉汉兼酒鬼,已经醉眼惺忪,源源江河、滔滔汉水,在他看来都是麹糟春酿、葡萄美酒。
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人,读到这里,立即会说这个人不是酒鬼醉汉,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雅号“酒仙”。据酒友杜甫介绍,李白对美酒的感情,如对热恋情人,一旦相遇,那是立即火花四溅,天王老子过来都扯不开的。此说,有杜甫《饮中八仙歌》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问题是李白喝的是什么酒。这问题当然要看李白自己怎么说。李白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一生浸在酒缸里,喝了无数美酒,据查,提到酒的名称时,只说了一个,就是“兰陵美酒”。
兰陵美酒,就是兰陵这地方出的美酒。常州古称“兰陵”,李白唯一指名道姓地说的美酒,应该就是常州的美酒。如果没有疑问,常州城又是一项荣耀。可是山东人不买账,说兰陵在我这里,怎么弄到江南去了?其实不用争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兰陵,一个在山东临沂,称“北兰陵”。一个在江苏常州,称“南兰陵”。那么,把李白醉得连故乡都忘记了的兰陵美酒,究竟是谁家的?
临沂人当然说是自己的。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有出土文物证明,汉朝时就有“兰陵贡酒”。经国内外考古专家鉴定,与今日兰陵美酒同为一宗,印证了兰陵美酒3000年的酿造历史。这个有点扯。这座汉墓的历史,满打满算不过2200年,就算四舍五入,也弄不到什么3000年吧。
常州人当然说是自己的。说常州地方志有文字记载,中国酿酒祖师杜康,曾经亲临此地,指导常州人酿酒。当年南兰陵郡所辖的江阴县,那是有杜康墓、杜康祠、杜康桥、杜康巷、杜康池等古迹的。杜康酿的酒,叫“杜酒”。这个名词,至今还是常州乡间自酿美酒的代名词。说历史,杜康可是夏朝的人,客气点说,历史节点那是有4000年以上了。
李白醉得东倒西歪的时候,到过山东。醉步踉跄,逛喝逛喝,走过兖州、济宁、济南、泰安,这几个地方距北兰陵不远,应该能够喝到兰陵美酒。同样,醉眼蒙眬的李酒仙,到过江苏。逛喝逛喝,醉步踉跄,走过南京、溧阳、宜兴、丹阳,这几个地方距南兰陵不远,同样能喝到兰陵美酒。值得一提的是,山东那几个城市,管不着北兰陵的事,江苏宜兴,正而八经地是南兰陵,也就是常州的辖县,更不说如今溧阳,也是常州辖区了。在常州辖区里喝兰陵美酒,应该是名正言顺、如假包换的事情了吧。
有趣的是,唐朝以后的古人们,都认为李白痛饮的兰陵美酒,就是常州的。
譬如,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住在镇江时,弄到了一缸兰陵美酒,一口喝下,诗情勃发,用千古留名的毛笔,写下诗句: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譬如,清代诗坛盟主王士祯,在扬州当官时,弄到了一缸兰陵美酒,一口喝下,诗情勃发,用千古留名的诗笔,写下诗句:阳羡六班茶,兰陵十千酒。古来佳丽区,遥当五湖口。
如今的山东兰陵人卖酒,常引用这两个大名流的诗句,说兰陵美酒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魂。没想到的是,诗句里面说的“阳羡”“五湖”,是地名。阳羡,古代常州府所辖的宜兴县。五湖,是太湖的别名。这两个大名流笔下诗句的真正意思是:自古以来,被人称为“佳丽地”的太湖边,阳羡的茶,兰陵的酒,常州府两大特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魂。
想想也对,唐朝时候,阳羡茶是贡品。人称“茶仙”的唐朝诗人卢仝就说过,天子不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酒仙”李白到了宜兴,阳羡茶不感兴趣,兰陵美酒正中下怀,大呼一声: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非常正常。看看,常州“诗国”之名,还真不瞎吹胡扯,自我标榜。
只是这个说法,北兰陵的人,不会服气。当然,南兰陵的人,也不服气。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去到安徽马鞍山市西南翠螺山麓采石矶边,拍拍李白的墓碑,大喊一声,李白你醒醒!出来说一下,当年你是坐在泰山脚下,喝到的兰陵美酒,还是坐在常州茅山脚下,看着这座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名,人称中国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仙山,品尝到的兰陵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