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逸 梁丽萍
“老师,你看这个建模是这样的吗?”“老师,塑形过程中,手法有什么讲究?”21日下午1点半,在天宁区青龙街道横塘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0多位全职妈妈正兴致勃勃地学习泥塑工艺。
“学费低,离家近,而且不像参加活动只能浅尝辄止,是实实在在学习了一门技术。”学员王女士颇为满意。
用远低于培训机构的学费,就能在社区报名一门课程,一期课程结束后,还能继续选择更高阶的课程甚至直接有就业机会——这是横塘社区用活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引进社会资源,在全市创新推出的“空间合伙人”项目。
“空间合伙人”即社区联合所有符合社区发展、服务与治理方向的团体、组织、商业体、个人等,运用“我出空间,你出人”的概念,以“公益+低偿”的便民方式、服务换场地的多维模式,合理运营共享空间,共同开设普惠课程等。该项目旨在贴近百姓需求,繁荣社区文化活动,推动社区治理。
横塘社区党委书记顾波介绍,经过各级严选、核准,目前已有12家服务机构开展普惠服务,包括古筝、非洲鼓、泥塑、编程、乐高拼搭、无人机等课程,价格20元—70元。对困境儿童和困难家庭,课程免费开放。
开展课程的场地,就在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内。中心有综合服务区、党员活动室、路演展示区、舞蹈房、科技互动区、亲子阅读区等板块。近日,该中心获评全国“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基层文化空间。
横塘社区为全市最大社区,下辖5个小区、2.7万居民。如何真正让服务于民的公共空间活起来?顾波表示,每个板块都打造成敞开式空间,为的就是“一区多用”,提高空间利用率。例如舞蹈房,上午是非洲鼓课,下午是瑜伽课,晚上是少儿舞蹈;阅读区,美术课、硬笔书法、手工课都可以安排。“我们安排了详细的课表,每个时段的课程与场地分别对应,真正做到空间不‘空’,让老百姓能走得进、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