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死心,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希望!”
日期:03-27
□本报通讯员 杜蘅
“去年12月,我下腹部隐痛、拉肚子,当时没有在意。后来我发现每次大便都有血,拉肚子的次数也日益增多,这才去我们当地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最后被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还出现了肝脏转移。”孙爷爷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病史。
今年83岁的孙爷爷是辽宁某地的一位退休医务人员。刚出现便血的时候,他以为是痔疮,等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晚了。被确诊为乙状结肠癌后,他听出了主治医师的弦外之音——放弃治疗,回家想吃啥就吃啥吧!
孙爷爷想想自己80多岁了,也不想折腾了。但是,他有个心愿,就是和儿孙子女们聚一下。于是,他来到常州投靠女儿,儿子也从外地赶到常州,一家人聚在一起,聊起老父亲的病。
“爸,要不去常州市肿瘤医院再看看,这家医院是专门看肿瘤的,说不定有好的治疗方案呢?”孙爷爷的女儿想起家门口的医院是肿瘤专科医院,就动员老父亲再次踏上寻医之路。
“是啊,爸,去看看,如果有减轻您痛苦的治疗方案,也是好的!”儿子也极力赞成。
孙爷爷在子女的劝说下,再次鼓起勇气踏进医院大门。女儿事先打听到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刘永是结直肠癌方面的专家,于是就找到了刘永。
刘永耐心询问了孙爷爷的病史,仔细查看了他的病历资料,认为还是有办法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的。
孙爷爷一听,内心立即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治愈是不可能的,但是乙状结肠癌变之后,他拉肚子越来越严重,还食欲下降,被腹痛等症状折磨得精神越来越差,“能让我舒服一点,生活有点质量就行。”
就这样,孙爷爷住进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病区。刘永根据孙爷爷的情况,邀请了医院结直肠癌多学科团队(由医院肿瘤内科、放疗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影像科、病理科、营养科、心理科、临床药学室、肿瘤实验室、中医肿瘤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一起会诊,最终为孙爷爷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以内科全身治疗为主,营养支持+单药口服化疗+中药抗肿瘤治疗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3月中旬,孙爷爷顺利完成第一个疗程,腹痛缓解,拉肚子次数减少,也没有明显的便血了。“我好像胖了一点!”孙爷爷笑着说。
口述人:孙爷爷 83岁 乙状结肠癌患者
链接
老年结直肠癌的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摄入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食物越发增多,加上日常缺乏运动,导致肠癌这种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富贵病”发病率逐年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国人肠癌发病率和发病年龄目前正呈现“双上升”的趋势。从55岁开始,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持续走高,一般到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
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反应较为迟钝,结直肠肿瘤生长较缓慢,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老人最初的临床表现大多不明显,就诊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肠癌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以大便习惯改变和血便、黏液便为主,其次为肠梗阻、腹部包块、腹痛腹胀、腹泻等。由于老人身体机能已经退化,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一定要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对剩余寿命和生活质量的预期等,无论是手术、内科治疗还是放疗,都需要进行各种治疗的风险/获益的严格评估。面对这类患者,市肿瘤医院通过多学科团队会诊的方式,为患者制定风险最小、获益最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