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小公寓打造引才聚才大文章

日期:03-24
字号:
版面:第A08版:新钟楼       上一篇    下一篇

□何一智 莫轲 李沫瑶

现代风的室内设计、网红风的顶楼露营基地、功能齐全的共享服务空间……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清潭路即将改造完工的永荟寓·人才社区,一片全新景象。该人才社区前身是常州天鹅宾馆,留有不少常州人的记忆和情怀。如今这里打造成“记得住乡愁”的高标准人才公寓,让各类人才在熙攘的清潭片区安身安心。

据悉,“十四五”期间,钟楼计划完成1万套人才公寓建设目标任务,目前已建成新运泊寓、慧客大厦等28个项目5419套人才公寓,今年还将完成华威人才社区、栖西人才社区等5041套人才公寓,为各路人才提供更加舒适温馨、安全便利的居住条件。

盘活存量,多种模式引才聚才

位于清潭路繁华地段的天鹅宾馆因房屋年久失修、经营不善等原因,在2016年之后开始闲置。为盘活国有闲置资产,积极响应建设“常有安居”名片,永红街道于去年年底对其老旧危房建筑进行安全提升改造后,招引企业将其打造成人才公寓,以人才公寓改建为支点,带动熙攘清潭老街美化更新。

新改造的永荟寓·人才社区项目共5层,总面积约6200平方米,提供130间人才优居住房,房间均是单人间,面积从15到35平方米不等,初始租金在1450—1800元之间,人才入住可以享受各类补贴。记者在房间内看到,整体布局整洁明亮,家具电器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超大的阳台配有落地窗,采光效果很好。在人才公寓顶楼的户外营地记者看到,十几套露营桌椅摆放整齐,满满的网红露营风。

位于西林家园二期的栖西人才社区规划建造包括3幢保障房以及周边商业设施和南侧绿地,同步导入产业、商业、人才公园,以人才社区建设小支点撬动大片区居住品质提升,预计于今年9月完工。

据了解,钟楼近年来坚持向存量要空间,将国有存量资源、社会闲置资源、企业配套低效资源、居民闲置安置房等资源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争取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通过13个人才公寓改建项目,成功盘活了15万平方米的闲置资产。

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服务人才

“房间很大气,设施配套也齐全,很适合青年人才居住。”3月17日上午,永红街道人才公寓现场推介活动在永荟寓·人才社区举办。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第二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相关负责人应邀参加活动。在现场,不少企业负责人对人才公寓的配套赞不绝口。

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钟楼坚持根据板块功能定位、周边企业需求,精准把握各类人才群体共性与特性,充分调研现状,摸清市场需求。

永荟寓·人才公寓户外景观休闲面积约1200平方米,设置“时间·汇服务”“乐享·荟生活”“学习·慧成长”“政策·惠人才”四大主题,根据青年人才喜好,预设建造多种活动场景,包括室外广场配套户外野奢区、露营阵地等,室内配套书吧、运动休闲空间、阅读共享空间和路演厅等,为各类人才提供高品质生活。栖西人才社区则深度结合地缘文化、青年兴趣标签与社交活动场景等元素进行设计,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打造超大面积共享空间,涵盖餐饮、健身、瑜伽、电竞、潮玩、社交等工作、生活、创业多种功能于一体,同时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孵化的筑梦空间。精准的市场定位使得人才公寓受到企业和各类人才的认可和青睐。

社会参与,政企合作强化支撑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敞开怀抱,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管理。”钟楼区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钟楼积极引导各板块与专业公司开展合作,由第三方公司进行人才公寓的投入、设计、装修、运营和管理,政府积极做好服务和支持。

据了解,市场化运营的模式极大地减少了政府的投入,同时也提升了人才公寓的运营管理水平。积极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采取新建、改建、改造和将闲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多种方式,增加人才公寓房源供应。

不仅动员社会资本,钟楼还广泛运用国企力量做好人才公寓建设运营工作。目前在运营的新运泊寓人才公寓由新运集团建设运营,出租率近100%(除样板房外)、租金收缴率100%,租户满意度不断提升。“采用招聘有丰富人才公寓管理经验的专业管理人才领衔,聚力推广人才公寓新运模式,加速成长为规模、效益、辐射力的人才公寓运营商。”新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金控集团打造的华威人才社区则通过直接对接企业的模式,与周边企业签订长期公寓租赁合同,从而降低频繁换租导致的租金损失,进而提升公寓运营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据了解,钟楼还将充分利用好人才公寓资金奖励办法,引导市场走好精品化道路,形成职住平衡、梯度合理、配套完善的人才公寓供给体系,率先高质量完成全区1万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