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君 恽旭雯
三月,巨轮缓缓靠泊,林立的桥吊提起集装箱,井然有序地从船上运送到堆场,这在全国首个全自动化码头青岛港是司空见惯的一幕。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码头上行云流水般运行的纯电轨道吊控制系统,是来自新闸街道的企业——常州基腾电气有限公司。
这家专注于设计、制造、安装起重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动车调速控制系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经在试验氢能发电机组在起重机上的应用,也是行业内第一批向新能源运用转型的企业。2023年,基腾电气的年产值目标是超2亿元,去年该公司产值是1.3亿元,超50%增长的关键,就落子在早早布局的新能源项目上。
洞察布局
1993年,基腾电气刚成立时公司员工仅10多人,年产值仅百万元。当时,国内很多港口码头的起重机控制系统还都是采用有级电阻调速系统。不断寻求对外合作的基腾电气,在与上海港口机械厂达成合作后,凭借在电力电子产品的自主研发成果,幸运地成为美国GE公司电动车车辆和电机控制系统授权的销售服务中心,开启了蓄电池(新能源)车辆的技术服务。同时,加大港口产品的研发力度,1997年与上海港口机械厂合作研发了国内第一台全变频门座起重机的电气控制系统,该公司也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能研制、组装全变频起重设备成套电气控制系统的企业。其产品迅速被青岛港、厦门港、洋山港、广州港等国内30多个大型港口采用、认可。
“2007年,我们的全变频起重设备成套电气控制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但如何在行业内进行突破,是公司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基腾电气副总经理殷剑刚是初创时的元老,他回忆当时码头起重机大多还是使用柴油机组。后来,随着燃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节能成为各个码头追求的目标,“油改电”看着很美,但成本太高,同行都不敢贸然尝试。“我们内部做过测算,如果在起重机动力系统上使用油电混动,其能耗要比纯柴油机组节省30%—50%,投资回报期可以控制在4年内。”殷剑刚说,公司迅速确立了“蓄电池高效节能”的研究课题。
一年后,基腾电气与香港和记黄埔集团负责港口业务的子公司合作,为其提供起重机纯电动力系统。“我们在国内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电池组,最终在香港找到一家科技企业,能提供高效能的镍氢电池。”基腾电气董事长、财务总监张炜介绍,成功进口这台电池组后,基腾研发、组装了国内首台起重机高性能纯电动力系统。
“我们研制的纯电动力系统,节能近70%,3年节省的燃油费用就能收回固定投资成本,一下子成为很多港口码头提升效能的首选设备。”殷剑刚说,正是由于洞察到纯电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使得公司越来越坚定要在新能源项目上布局,抢得先机。
基腾电气2008年成功研制了混合动力系统,为用户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这款领先同行5年的节能产品也给公司带来了很好的收益。
竞速赛道
厦门东渡港4台RTG电气系统技术改造是基腾电气在电控系统和新能源电动力系统综合实力叠加后,被业内交口称赞的一次技术改造。在这个过程中,驱动装置、轮胎吊的整个电气系统改造都是由基腾电气负责承揽设计、制造并提供运输、安装、调试。
“从一系列的改造中可以看出,在新能源动力系统的研发上,我们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在这条赛道上,我们的确拥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张炜说,虽然电控开关元件还有很多零部件、生产设备都来自欧美等国,但在混动/纯电动力系统的生产制造上,零部件的国产化采购比例已经非常高,而且相应的生产设备都是由基腾电气与国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研发、制造。目前,基腾电气与宁德时代也形成了战略合作,宁德时代所提供的锂电池组,在行业内其性能甚至优于很多国外知名的电池企业。
“国内就能找到最好、最合适的电池供应商,这也为我们业务拓展提供了先发优势。”张炜自豪地表示,就在前不久,公司已经派专业团队奔赴巴哈马港口,洽谈产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项目。其中,新能源动力系统已经成为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精准落子
进入2023年,站在新能源“风口”,处身“新能源之都”“氢湾”,如果说基腾电气此前开局是风劲帆满,那么,在谋篇落子的当下,公司则更追求精准有力。
多年来,基腾电气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沿海各大中型港口基地、船厂、钢厂,业务范围更外延至墨西哥、埃及、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等国。“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布局的纯电动力系统,从技术和售价上来说颇具性价比。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站在全球舞台上竞争,追求产品的卓越性能。”张炜说,目前公司50%的研发费用都用于不断的提升新能源产品的性能,公司正积极与电池厂家联合研发氢燃料电池。
此外,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相结合的储能设备,也将是基腾电气布局新能源项目的又一精准落子。在原有的移动式充电站项目上,储能设备的研发将与产业深度融合。“不盲目追求产能,更注重品质和效能,就是我们每次落子想要达到的目的。”张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