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每一件都是尚品

日期:03-21
字号:
版面: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认识袁建飞是因为她那美丽的花果菜园。但是,当看到她的钩针编织作品时,我才真正被惊艳了。这位退休多年的小姐姐的内心仿佛居住着一个小女孩。她会穿上工装,为自己的园艺付出汗水和心血;她会挽起袖子,在厨房烹调美食,或是琢磨着如何让餐具更加美丽;但最让人赞叹的,是她的钩针编织作品。在她的果园里,她举办了一场钩针编织时装秀,展示她的手工技艺,令大家赞叹不已。

“钩针编织可能很多人都会,但要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必须要有设计感,把每个人的气质拿捏到位。”袁姐姐是这样理解也是这样做的,因为她钩织的衣服饰品都是为家人、好友量身定做。为了保持这份乐趣,袁姐姐让自己在恰好能享受的状态下干活,因为数量一旦超限,手工就会丧失愉悦感,“自由随心去做就好”。

钩织用线的色彩五彩缤纷,材质更是五花八门:羊绒细腻柔软、暖洋洋;马海毛有着小动物绒毛般的舒适,又能抵御寒冷;缀上一根金线,不仅提亮,更显荣华富贵;棉线麻线透气舒适、多了一份垂感;蚕丝光滑、时尚高贵。“我特别喜欢马海毛,手摸着它们是无上的享受呢。”

钩织的技法也多种多样,常用技法就包括辫子针(即锁针),短针,中长针,长针等。编织时互相换用,形成各种花样并重复编织。这样不同材质的线经过袁姐姐巧妙的组合搭配,再经过钩织的不同技法,变换出特殊纹理的毛衣,顿显时尚,一改普通毛衣的平庸。就好比画画创作,一根钩针、一双巧手,仿佛拥有了魔力,钩针穿梭、指尖舞动、毛线翻飞。“有人喜欢一边钩一边看电视,我还是喜欢专心地边钩边思考,比如有位朋友是个画家,她有一种飘然仙子的风韵,那我织她的衣服就要符合她的气质,从最初的设想到成衣,这个过程里诞生的种种愉悦感,很难不让人沉迷其中。”

袁姐姐的作品包括窗帘、床品、饰品以及衣服,钩针与线,钩织方法和花纹都不同,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手工编织,它不同于机械化的针织,也不适于成为批量成衣,因此它常被限于奢侈的高级定制品,或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欣赏品。

问起袁姐姐手咋这么巧,她回忆起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工厂上班后的休息时间就是跟着师傅学钩织,学习长针、短针等基础针法,又一针针练习拉线技巧,随着钩织技艺渐渐娴熟,她也渐渐入迷:买回一摞一摞的《上海服饰》《钩针世界》等时尚书籍,常常对着一张图片辗转琢磨,如何封边、如何改变针法、如何配色等等。这些技法还真不是随便就能掌握的,需要沉淀下来每天琢磨,不断创新手法,添加时尚流行元素。

钩织服饰给生活带来满满的“仪式感”。多年来,袁姐姐自己也收获满满,除了一件件织物,还拥有了一批兴趣相投的朋友。“经常一起探讨、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的喜悦,这些都是非常棒的人生体验。”她觉得做出来的每一件织物,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向大家表达和传递手工之美,无论是家人自用还是送给朋友,都会感觉到“仪式感”满满。“作品太美了”,每当听到对自己的赞美,袁姐姐都非常欣慰,高兴劲儿胜过穿在自己身上。

钩针编织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欧洲钩针编织物来自意大利和法国,大约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欧洲贵族妇女开始对钩针编织产生兴趣,创造了各种华丽的钩针编织品。这些钩针编织品主要用于装饰和礼品赠送,成为当时的时尚宠儿。如今,欧洲的钩针编织业已经不再是主要的产业,但是在一些地区,手工制作的钩针编织品仍然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同时,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使得钩针编织技术得到了更新和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休闲活动。

近年来,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上,相关钩针编织话题备受热议,某红书上面就有超过250万篇笔记,不仅有成品展示,更有编程教学,好多年轻人也通过灵巧的双手,让这门技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小到玩偶、头饰,大到装饰画,短则一两小时,长则几天甚至数月,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可以由钩织来制成。“其实,钩针编织技艺的门槛并不高,不需要很多工具,基本针法也非常容易掌握,但是要把技术变成创作也不简单。”尽管钩针编织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爱好,但有了像袁姐姐们的坚守以及年轻手工爱好者的不断推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爱上这门技艺。

钩针编织物,是一份温暖的情感,一份独一无二的存在。它不仅是我们对时尚的追求,更是一份自我表达和生命的意义。在这个匆忙的世界,让我们放慢脚步,用心体验手工编织的珍贵,感受工匠精神。让我们心怀敬畏地感激匠人们,是他们耐心地钩织每一行每一针,创造出富含温度与情感的生活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