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发展“时与势” 全力建好现代化教育强区
日期:03-17
本报讯(宋婧 虞新伟)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凝聚了共识。”3月14日,天宁区教育局局长薛文兴表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以瞄准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天宁教育部门将把握“时与势”,念好“三”字诀,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水平,持续擦亮天宁教育强区名片。
念好“先”字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
3月8日,天宁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现场推进会在香梅小学召开。会议要求从“省创成功”向“国创进阶”,展现天宁能复制、可推广的优质均衡发展新样态。
近年来,天宁区发挥好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聚焦高均衡,聚力高质量,打造优质均衡的“天宁模样”。
2012年起,天宁区着手对全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进行顶层设计,采取“一体化”“联盟式”“项目合作”三种办学模式,通过“合—分—带”方式,培养更多的区域集团核心校,深入推进全域集团化办学,实现集团化办学1.0版向2.0版的迭代升级。
教育优质均衡,不仅体现在把名校“复制”到老百姓家门口,更体现在发挥“天宁经验”的辐射带动效应,通过精准帮扶,为对口帮扶地区注入生机与活力。
2018年以来,天宁区累计选派40人次,奔赴对口帮扶的西部地区开展组团式支教工作。每一批支教团队,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把天宁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成果带出去。同时,也在支教中汲取对方的优秀教育理念,“带”出去也“带”回来,增进两地交流学习。2021年区教育局获评“江苏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集体”。
念好“德”字诀,打造高素质队伍
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
2022年,天宁区教育系统创新启动“STEP”进阶式师资队伍“333”培养工程,以“三支队伍、三个层级、三年培养计划”为着力点,从“S—分享”“T—任务”“E—经历”“P—项目”四个维度具体推进、全面引领,最终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区教育局副局长许嫣娜表示,“STEP”培养工程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该工程将为每一位学员提供相应的导师、平台、资源等助力,促进天宁教师一步一脚印,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STEP”进阶式师资队伍“333”培养工程是天宁区重视教师成长发展的一次具体体现,也是天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次有益探索。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唐剑表示。近年来,天宁区坚持让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成为主角、名嘴,不断优化师资队伍,锻造“关键主体”,建起一支政治强、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在借力区域教研力量、课程标准和现有好课之外,还在校本教研的规划和进化中接力,催生教师内生原动力,让思政课“活”起来,“立”起来,“实”起来。
念好“优”字诀 ,健全教育内容体系
强教育,需要健全优化教育内容体系,解决老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022年,天宁启动“教育优秀成果培育三全工程”,全区遴选10个高水准项目,全程跟踪及时反馈项目研究进展,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通过专家高位引领,打造研究协同社、开展学术研讨月等方式,新增6项“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8项“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数量、质量均较2021年有大幅提升。
强教育,在解决了“老师懂教”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爱学”。
为此,天宁区推进体育“5621”布点建设,深化美育教育,形成“一校多品”的校本艺体特色新样态,开设500余个足球、体操、篮球、葫芦丝、戏剧、摄影、版画等艺体类社团,形成学生全员齐参与、展示贯穿全时空,评价渗透全过程的艺体课程新样态。加大劳动教育研究力度,专题调研全区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结合礼仪、节气、传统文化,多形式开展食育活动,丰富食育内涵。此外,还创新推行“1+T+X”课后服务体模式,全区中小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比例均超95%。
今年,天宁区将实施五育融合发展工程,探索与实施具有天宁特质的“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新路径。各校根据自身文化传承优势,量身打造特色化“五育”发展之路,创生区域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五育发展品牌”,形成“五育建设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