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每年的全国两会,教育话题都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凸显了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分量。今年的“两会”委员代表们也更加聚焦教育领域的改革问题。对于这些两会教育热点,常州教师有话要说。
热点一:推动读书活动,形成全民阅读
如何更好形成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更好推动读书活动?多位代表委员关注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表示,首先要在心里解决“我要读书”的问题,再用最合适的方式读起来,然后在阅读中结交朋友,并且在阅读中带动他人。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人们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日益凸显。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阎美蓉建议,整顿短视频平台,推进全民阅读。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语文教师杨文君:阅读不是作秀,更不是“曲高和寡”和“阳春白雪”的代言,它应该是一所学校的必然且必要的组成,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减弱,究其原因,是“绑架式阅读”带来的“无效阅读”愈发多了起来。促使学生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在书中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成长的影子、成长的力量,遇到最好的自己。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雅悦阅读节”陪伴雅正学子们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名师讲坛、名著导读、好书推荐、文笔精华、亲子阅读、诵读经典、演绎经典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即使在疫情期间,线上悦读节也让学子们宅在家中拥有了“诗和远方”。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二十四中在课后服务中会带领孩子们走进学校博雅书院开展整班阅读指导,引导学生与经典对话,提升阅读品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成立阅读小组,绘制情节导图,为书中的人物设计“朋友圈”,有的还进行故事情节的展演……引导孩子们进行更深入、有效的阅读。
热点二: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拟提交《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集体提案。
民进中央认为,为减轻教师负担,近年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出台了相应政策,但教师负担问题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很多教师仍然承担着繁重的责任和压力。
为此,民进中央建议健全教师负担管理机制。细化教师减负清单内容,增强执行的可操作性,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明确禁止进校园活动的范围,明确学校拒绝非教学事务干扰的权利和保障制度。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对要求教师关注的公众号、网络平台,以及需要教师参与完成的点赞、转发等工作进行全面清查,整合网络管理资源,减少教师参与频次、避免重复参与,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
常州市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局前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伟平: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是近几年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急难愁盼”的问题。局小通过一系列举措来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也略有成效。比如从校园空间层面,设置健身房、咖啡厅、解压区等,让老师们在倍感压力之时,有一个放松和释压的空间。在学校管理制度层面,通过更加柔性的人文管理来减轻教师负担,如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赋予年级组和备课组更多自主权,避免教师时空受限;完善各项工作指南,让工作开展有指导,有基础,更高效。在技术支持层面,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双线混融,减少资料收集、上缴等事务性工作。
但是,正如议案所提,减轻教师负担,不仅仅是学校内部想办法,更重要是能细化教师减负清单内容,明确禁止进校园活动的范围,明确学校拒绝非教学事务干扰的权利和保障制度,还学校一个宁静的教书育人之地。
热点三: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蒋宇霞经过调研发现,2岁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群众入托需求较大,多数家庭期望在公办托育机构入托,但市场供给不平衡,优质的公办机构入托名额较少,普惠机构覆盖率低,民办机构占市场主体,收费相对较高,发展良莠不齐。
她建议强化经费保障,支持建设普惠托育服务项目,并制定普惠托育项目建设与运营补贴、托位补助、奖补激励等政策,为发展壮大普惠托育资源提供有力支持。
钟楼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钟楼区幼教管理中心主任俞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全国人大代表蒋宇霞提出的“发展普惠托育,强化经费保障”符合普惠托育发展实际,也把握了支持托育发展的核心关键。目前无论是中央预算内支持普惠托育服务的专项行动,还是各地实行的普惠托育奖补等,大部分都是一次性且扶持力度有限,对成本居高不下的托育服务来说,还是需要加大政府对托育服务的财政投入。
钟楼区对解决百姓关切的“托育难”问题进行了探索:一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在满足3—6岁幼儿入园的基础上开设托班,提供安全质优、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托育服务。全区现有30所幼儿园开设35个托班,提供700个普惠托位。二是加大普惠托育财政支持力度,对幼儿园开设托班同等享受3—6岁幼儿生均公用经费,对公办园开设托班提供专项补助经费,大力扶持幼儿园开设托班的场地改造和设备添置,创设安全健康温馨舒适的托育服务环境。三是依托幼儿园的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工作阵地,和社区联动,开展线上线下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普惠托育服务。
热点四:建设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针对如何增强职业院校招生吸引力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认为,可考虑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认知和体验教育,在高中阶段实行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学籍互转,深化职普融通。拓宽“中职—高职—职本—专硕—专博”贯通的职业教育升学通道,支持办学质量好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联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型高校,试点开展专业硕士、博士培养,让毕业生既有高学历,又有强技能。
从用人需求出发,蒋鹏举建议国家打造“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更加体现产教融合办学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支持学校教师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从政府层面,他提出,科技、工信部门在支持企业技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中,应将校企合作资源投入情况、学校人才培养参与情况、教师企业实践支持情况等作为评价指标;税务部门可加大产教融合型企业税费减免力度和覆盖面,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宋卫: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蒋委员的提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重大战略举措的实践路径,也是学校通过与高质量企业开展高质量合作推动办学发展的的基本路径。
深化产教融合,常州信息学院面向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打造工业互联网专业集群,推进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科创平台建设,进一步理顺校企合作关系,发挥了学校专业在技术链上下游之间的纽带作用,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深化政行企校产教融合模式,实施大企名企战略,牵头成立、搭建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与运行机制,与常州科教城、天正工业等工业互联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牵手行业龙头企业成立双主体(产业)学院。
学院将进一步聚焦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政行校企”优势资源,构建校企融合教科研团队,形成产、学、研、创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打造“智赋江苏、智造强省”提供人才支撑,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赋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