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她在重重线索中探求真相;一锤定音,她在纷繁案件中书写公正。恶劣气候、客观限制、人员抗拒……重重困难挡不住她追寻真理的脚步,她始终相信“亲临现场的所见所闻”。
进入法院工作十几年,她经手各类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2000余件。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时,受伤一方言词切切,详细描述了被人用棍打伤的过程,而被告也是对天发誓,坚称不是自己打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受伤后的第一手诊治情况和相关医学知识,在下着暴雨的天气里六月,她拖着怀孕四个月的身体到医院找到当时为受伤人员诊治的医生还原情况,最终对案件作出判决。
为了一起邻里之间的砍树纠纷,她和同事钻进灌木丛生的屋后空地,测量树木直径,被蚊子咬得全身是包。为了送达,她开着警车在村间小道上艰难前行,险些掉进深沟。为了调解,她会冒着七八月的酷暑到鱼塘查看现场,到村民家中走访……
一起定作合同案件,卖方坚称机器仍在使用过程中,买方坚持认为机器存在质量问题,处于闲置状态。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卖方就要拿出证据证明机器在使用,或者买方提交证据证明机器存在问题,这样诉讼周期会非常漫长,成本也很高。双方当事人不知道的是,在案件庭审结束之后,她查看了火车票,发现从常州到机器所在地,需要乘坐六个小时的高铁,来回需要两天时间,查看现场还需要一天。她平时的工作日都安排了开庭,根本没有时间出差,就只有牺牲周末时间了。最后,她和同事在周末直奔机器所在车间,发现处于正常使用中。等了两个小时,机器彻底冷却后,她钻进操作台拍照取证。
取证工作结束后,她打电话通知买方派人来核实情况,而对方根本没有想到法官会亲至现场,完全不敢露面。最终,案件作出判决,她按照法律规定对作出虚假陈述的买方罚款5万元。
这些年法官生涯中,她北上哈尔滨郊区勘验机器,南下广东看熔喷机如何工作,钻过零下18度的冷库查看制冷情况……每走一步,她作出的判决都更有力,更能说服双方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