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草长莺飞季,龙城大地一片绿意盎然。
今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近年来,常州围绕“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常州”主题,积极履职尽责奋发有为,全民义务植树在实现形式上探索创新,在争先创优上精准发力,让百姓共享和谐、绿色、发展的人居环境。“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一项项“国字号”荣誉,都记录着常州城市的发展,更见证了常州宜居美丽、和谐幸福的华美蝶变。自2017年至今,在全省年度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中,常州公众对环境绿化满意率两次高居全省第一名。2022年,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园林局)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这是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市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
蓝天、绿地、清水、秀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政府和百姓的共同追求。站在新的起点,常州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引导社会公众履行植树义务,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
制度保障成效显著 城乡绿化高质量发展
常州市出台第一部城市绿化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常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明确规定:“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爱绿护绿的宣传和绿化知识的普及,组织开展义务植树等群众性绿化活动,提升群众绿化意识。”此外,市政府还先后制定了《常州市区绿线规划》《常州市永久性绿地保护管理办法》《常州市实施〈江苏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办法》《常州市城市绿地认建认养实施办法》《常州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全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市绿委办、市城管局(园林局)职责明确,把“政府推动、政策调动、宣传发动”有效结合,依托公园、绿地、植树基地等平台,积极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的同时,认真指导辖市(区)城区、镇村造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国土绿化宣传动员、督促检查、评比表彰等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建设宜居美丽城市。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实施了花都花城绿化提升工程、花园城市建设工程、“532”发展战略生态建设系列工程等一大批园林绿化重点工程,促进我市城乡绿化高质量发展。自2020年以来,我市已连续3年实施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六大工程,其中涉及“口袋”公园建设、林荫路提升、沿线道路绿化整治、垂直绿化、绿色资源保护、公园满意度提升等536个项目,新增绿地701.22公顷,改造绿地301.09公顷。截至2022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预计11378.3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预计3348.76公顷,建成区绿地率40.8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77%,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预计15.58平方米;全市造林实绩1.38万亩,其中成片造林0.1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6.91%。
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 爱绿护绿开拓新局面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一个“敢”字,道出了风雨无阻的勇气、逢山开路的担当、开拓进取的智慧。常州不断激发创新活力,让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成为时代风尚。
在全国,横塘河湿地公园成为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园内建成开放了国内首个集“政策宣传、成果展示、科普教育、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义务植树专题展览馆。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门在常州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机制创新研修班,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位业内专家在我市进行实地研学。
在省内,常州成为江苏省首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市,目前已建成4个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爱绿植绿护绿,共建宜居美丽常州的探索实践”项目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常州市市民义务植树基地规划》,自2011年在横山桥开辟常州市民义务植树基地以来,连续12年累计组织数万名市民在该基地植绿护绿;率先开通“常州市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率先运行“常州树木认养”小程序,市民只需通过“我的常州”APP或“常州市全民义务植树”公众号,即可实现在线“码”上植树。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章翠对常州的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曾给予了高度评价——常州在创新引导社会公众参与义务植树尽责,在打造宜劳、宜教、宜游的“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义务尽责形式多元 共建共享成为新风尚
历经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拆违建绿、规划扩绿的绿化建设与发展,我市全民义务植树的热情日益高涨,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多元,共建共享成为新风尚,把龙城装扮得绿意盎然。
线上,市绿委办、市城管局(园林局)通过“常州市全民义务植树”“常州公园”“常州花讯”等微信公众号和APP,全年发布爱绿护绿的最新资讯、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志愿活动等信息,同步开展“云”直播活动,打通义务植树尽责“最后一公里”,让“云端植树”“码上尽责”成为现实。通过小程序、小游戏、云赏花、云植树等形式,吸引近百万网友参与各类活动。
线下,我市持续推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现已累计建成国家、市、区、镇、村五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21个,市民尽责更加方便快捷,爱绿、植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在全市蔚然成风。
此外,我市成立公益事业单位——常州市园艺发展服务中心,专门承担园艺花艺研究和推广应用,并创新设立“常州公园义工”“园艺中心”“花艺讲堂”等活动平台,组织热心市民成立“家委会”、担任“市民园长”,参与公园自治;搭建“公园+服务”互动平台,将绿色理念播撒千家万户。同时,公众可通过参与树木识别、植物种植、花卉培育、绿地管护、园艺插花、科普讲座、鸟笼挂放等八大尽责形式,履行植树义务。
义务植树活动纷呈
邀您一起来参加
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横塘河湿地公园。今年计划开展“植此青绿 播下梦想”植树节活动、志愿者联盟义务劳动、党员义工活动、知识讲座、修剪现场培训等。
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新龙生态林。今年计划开展第八届全民义务植树暨树木认养活动,研发搭建植物科普研学课程体系,开展覆盖全年的全民义务植树宣教和植物科普活动。
市民义务植树基地——横山桥植树基地。该基地是我市第一个科学设计规划、统一布局管理、市区联动建设的基地,也是我市义务植树基地化、规范化、品牌化的标杆。结合龙潭湖、鸡笼山、芳茂山等周边美丽(绿美)乡村建设要求,该基地先后建设了巾帼林、关爱林、友谊林、成长林等特色主题植树基地,打造成以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为主要功能,兼有生态修复保护、山水历史文化、农业休闲观光、健身娱乐观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郊野公园。今年,该基地继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打响“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常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