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破局,常州探索“后老旧小区改造”长效管理

日期:03-03
字号:
版面:第A05版:楼市       上一篇    下一篇

□毛惠民 刘燕涛

近三年来,常州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老旧小区改造,宜居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更新进一步提升。但长期以来,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低下甚至缺失的状况依然存在,老旧小区推行市场化物业管理势在必行。

永红街道辖区内老旧小区达151.93万平方米,共19464户,3.2万居民,是常州主城区老旧小区体量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也是常州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区域。为此,永红街道创新建立四个机制,构建“红色+网格+市场”物管长效管理模式,探索引进市场化物业管理新方法,打破“一年改、二年新、三年回到老样子”的困局。据统计,2021年已完成的清潭新村,整个片区社区居民对实行市场化物业服务的意愿率已从2021年的30%上升到如今的80%,停车位预定率已达90%,停车位缴费率已从原来的不足10%上升至100%。清潭新村入选年度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名单。

建立红色机制

量身定置老旧小区“红色物业”

与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永红街道区域内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一是老旧小区物业条件差,不具备物业管理服务的基础条件;二是老旧小区居民没有形成物管服务市场化的观念,缴费率低;三是物业企业难以深入社区、深入居民,加之收费低、收缴率低、无利可图,形成管不了、管不好、不想管的死循环。

本轮老旧小区改造,是永红片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力争通过三年努力,让片区内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社区功能、小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永红街道党工委认识到,老旧小区管理问题,必须改变向物业公司“一交了之”的倾向,立足党建引领破题突围。为此,永红街道党工委首先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楼道党员——物业党建基地”的“红色物业”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物业管理长效市场化的领导与监督,把社区网格化管理与物业市场化服务相融合形成“红色风格化服务”。由此,永红街道在本轮老旧小区改造的规划设计阶段,探索以党建引领推进“红色物业”进入老旧小区规划布局。一方面,以改造指挥部临时党支部为主导,推进各小区物业服务前期宣传与入户问卷调查工作,围绕未来实施物业管理的方案与收费等问题,在居民群众中组织民意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物业管理服务的规划设计,其中针对清潭新村制定了封闭管理物业服务的初步方案,然后进行入户宣导与意见征询。据统计,仅物业服务方案就征询意见3.7万次,户均4次。一方面,由永红街道党工委领导、社区党委主导组织成立物管会,形成组织完善、公平公正、为民服务、高效运转的业委会,确保物业管理市场化形成良好机制保障。

同时,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将红色物业导入社区服务。其中,清潭新村兰园建立的“54321”红色物业服务驿站,既呈现了全新物业服务标准,又为党建阵地赋予更多便民服务功能。

建立整合机制

因地制宜攻克散居楼“老大难”

散居楼是老旧小区改造难点,改造后的物业管理更是全国性难题,封闭管理困难,散居物业服务难以集中,且物业管理区域交叉、统一管理难度较大。永红街道党工委在整体规划散居楼改造方案的同时,认识到散居楼改造后的物业管理服务长效化,既不能政府一包了之,更不能向物业公司一丢了之,必须发挥党建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建立整合机制,以“以党建带散居”“以整带散”“以动态管理带散居”的方式,把散居楼管起来。

2022年广成路小区改造过程中,结合广成路背街道路的整体改造,完成6个散居楼的改造,同时把散居楼物业管理纳入周边几大封闭老旧小区管理体系之中。据永红街道副主任叶栋介绍,过去散居楼基本处于三不管状态,社区包容不进去、所属单位不管、周边城中村不管,现在街道党工委牵头,物业管理服务运营优先,优化散居楼管理范围,把过去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清潭西村在今年改造中划入了2个散居楼物业管理,许家巷小区改造中也纳入1个散居楼,今年还将改造16个散居楼,共11.16万平方米、1235户,占全年老旧小区改造近50%的体量,面更广、量更大,永红街道将进一步深化完善整合机制,把“红色物业”深入散居楼,争取应管尽管。

这一整合机制的优势还体现在完整社区的建设上,永红街道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上动员民政、文体、卫生、教育等多部门,还将“一老一小”、文化建设、休闲健身等内容整合进来,植入老旧小区,为建设完整社区、活力小区打下了基础。

建立“3+2”运行机制

算清算好物业运营一笔账

早在本轮改造之前,永红街道就在清潭六村部分实施了市场化物业管理试点,专业物业公司入驻,通过“用心、真心、耐心、初心”“四心工作法”进行老小区物业服务,用三年多时间,社区文明考核由垫底上升到名列前茅,居民物业费、停车费缴费由原来不足10%上升到100%(除空关户),物业公司由最初垫资、补贴到三年后的收支平衡并实现赢利。为此,在本轮老旧小区改造中,永红街道以此为试点经验,建立后改造物业管理“3+2”物业运营机制。

“3+2”,即改造后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引进市场化专业物业公司,前三年由政府扶持,后2年采取物业收费过渡办法。据永红街道建设局介绍,以6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为例,第一年政府扶持260万元左右,第二年扶持减至125万元,第三年再减半至60万元,后两年以激励机制实现市场化过渡。

据介绍,从最早完成改造、最早推行“3+2”运营机制的清潭新村状况看,短短半年多时间,实施市场化物业管理收费的居民意愿比例已高达80%,新建车位预定已达90%,实现缴费已达100%。据相关物业企业称,居民希望获得有偿物业服务的意愿之高,起初真的是没有想到,这与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密切相关,居民群众看到民心工程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物业公司则通过全新服务标准展开物业服务,让居民感到物有所值,缴费的意愿也会随之提高。

建立监督机制

群众满意度才是评判标准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市场好不好,谁说了算?当然是居民。”永红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毅说:群众如何说了算,就是要通过党建引领,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一要建立居民群众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渠道;二要建立监管物业企业行为模式。

永红街道在规划后改造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时,首先强化功能性党支部建设,把物业支部建在社区党组织下面,加强对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的日常监督。其次,通过组建完善物管会的方式,建立议事、监督机制,让社区、居民、物业企业坐在一起共商小区管理、社区治理的人和事。同时,永红街道建设部门制定了一整套物业服务规范标准与奖罚制度,其中准入制度将一批优秀物业企业、特别对老旧小区有管理经营经验的物业企业吸引了进来。

另外,永红街道还专门成立了由由专业能力的居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他们中有人大代表,有建筑装修领域的专业人士,有财务审计专业人士,有法律领域人士等。据介绍,委员会不仅可为遇到问题的居民提供专业支持,以更专业的能力为居民群众主持公道,同时还可日常解答居民的困惑,哪些意见提得对、哪些想法不在理,让遇到问题的群众少走弯路。永红街道副主任叶栋介绍说,这个委员会在功能型党支部领导下,目的就是提高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的专业度、可信度与实际效率,真正把群众的好建议提出来、把群众遇到的问题解决掉,让老旧小区实施市场化物业服务的背后有一双监督的眼睛。

常州是全省较早创新推行“红色物业”的城市。永红片区后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物业管理,没有僵化地、平移化、简单化推向市场,而是创新地将“红色物业”导入老旧小区之中,成效显著。据悉,今年我市开始推行老旧小区改造新项目实行“党建引领,长效管理”前置化并纳入考核验收,建立老旧小区物管服务市场化的长效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