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一条500米的街道能开7家药店”的盛况已不再,曾经遍布街头巷尾的药店正在减少。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3000家药店关闭退出市场。益丰、老百姓和一心堂等多家上市公司2025年中报业绩表现乏力,业绩承压。行业面临重新洗牌。新变局下,线下药店路在何方?
“瘦身”“阵痛”,行业拐点或已至
“感觉这家店也快关闭了。”近日,江苏省一县城的某药店员工表示,店内生意不好,几个月内,他所在的药店已经裁掉了4人。浙江省宁波市某连锁药店店员也表示,该地今年已经有至少5家药店关门。
“货架、药柜都便宜处理,加上门面转让费,一共只要3万元。”在湖南省长沙市星沙区某社区的街道一侧,一名药店店主正着手转让门店。
关店不仅是中小药店的选择,大型连锁上市公司也纷纷开始“瘦身”。
以曾跻身“万店俱乐部”的国大药房为例,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大药房门店总数为8591家,与2024年上半年末相比减少2111家,减少近两成。
据诚通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统计,上半年,四大连锁药店上市公司均大幅放缓直营连锁门店的拓展速度,直营门店数量相比年初均下降。
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总经理廖洪惠介绍,零售药店增长的拐点在2024年四季度已经出现,到2025年第一季度,药店总量已跌破70万家大关,正式进入负增长阶段。一季度,全国药店减少约3000家。而在过去的7年里,中国零售药店数量增长幅度为50%。
“这两年,圈内共识是,预计还有20%的中小药店要被淘汰。”一家大型连锁药店上市公司相关人士如此表示。更有业内资深人士直言:“全国40万家门店才是一个相对平衡点。”
“竞争加剧,行业整合提速,药店旧的业务模式已经面临瓶颈,行业利润池达峰比预想中提前到来。”一名上市公司负责人说。
竞争激烈,传统药店“腹背受敌”
零售药店规模“瘦身”,缘于市场“蛋糕”的缩小。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药品+非药)为487亿元,与6月持平。但与2024年6月相比,出现了4%的跌幅。
缩小的“蛋糕”,加剧了竞争,挤压了利润空间。2024年,8家上市药房营收增长中位数仅4.7%,利润变动中位数为同比下滑32.9%。今年一季度,8家公司的营收、净利润中位数双双走低。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分析称,零售药店主要上市公司2024年营收增速下滑至个位数甚至负增长,2025年上半年负增长的趋势更为明显,持续20年的高增长或将彻底结束。
此外,随着医保监管和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强化,行业迎来合规挑战。今年以来,多个省份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文件,强化药品经营管理,对药品购进、处方药销售、执业药师等方面提出具体管理要求。
湖南地区一名医药领域投资总监表示,现在政策对药店合规的要求更严格,顾客更愿意去医院买处方药,对实体药店客流量影响较大,尤其是中小型药店。在近乎白热化的行业竞争中,无论是价格、产品品类的丰富程度,还是服务质量,中小药店都难以与大型连锁药店抗衡。
除了市场饱和、监管趋严,线上药店平台的迅速崛起也让传统药店“腹背受敌”。线上售药省去了实体店铺的高额租金,运营成本更低,加之平台补贴、满减等各种优惠,部分药品的线上线下价格差距较大。有媒体报道,某药店的“仁和”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线上售价仅为8.68元,而线下价格却高达32元。
对于传统药店而言,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保持自身的发展空间,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谋变:如何开创新局面
有分析认为,尽管短期内行业面临挑战,但从长远来看,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正在促使零售药店行业进入整合期。
“药店业绩虽然出现了下滑,但是老百姓对好医、好药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更加注重体验感和个性化,也更加注重质价比。”齐鲁制药副总经理孙英侠表示。
部分头部连锁上市药店早已看到线上零售的商机,多年前就开始布局线上业务。2014年,大参林成立电商事业部,2015年年初建立官方商城,并在天猫、京东、一号店等多个平台进行销售。大参林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完成一系列变革后,线上业务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毛利率及净利率均稳步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药店在商品及服务多元化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公司将重点拓展个人护理与美妆产品、健康养生食品等品类,目前已在部分地区门店进行多元化试点。上海百雀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CEO李衡建议,药店可以向美妆、生活美容和医美诊所三条细分赛道延伸。
从以“卖货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为中心”,已成为各家零售药房企业的共识。益丰大药房董事长高毅建议,比如在店内进行大健康药品和非药品的陈列和销售,开拓线上大健康产品的非药销售,还可以在线下通过道具、图文等方式去影响消费者。
“旧格局的打破已成定数,新格局形成仍需时间。”中康科技董事长吴瀚表示,随着健康需求持续增长、药品供给端创新升级,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环境在倒逼行业主动升级转型。张丽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