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南京沿江街道:以实干答好招商这道题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秋意渐浓,长江北岸热潮涌动,塔吊长臂挥舞,施工电梯上下穿梭。在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浦仪公路北侧、杏湖公园旁,沿江产业智谷一期工程的8栋大楼实现封顶。该项目由沿江街道联合新居集团共同建设,自3月25日项目开工,一片闲置荒地崛起为一座现代化产业园区。

与建设速度赛跑的是招商速度。“楼层每天都在长高,招商脚步必须更快!”产业智谷的招商“加速度”,正是沿江街道招商引资活力的生动缩影。

效率提升,招商跑出“加速度”

作为市级重大项目、沿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智谷项目自启动以来,便将招商方向瞄准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业态,以及研发设计、数字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园区正在与8家企业洽谈入驻事宜,预计总投资3.6亿元,拟租赁厂房面积4.2万平方米,完成了开工即去化30%的目标。

今年以来,沿江街道围绕主导产业与新兴赛道全面发力,推动招商引资多点开花。在取得招商成果的背后,是一张覆盖全街的“精准招商网”。街道完善了“投资沿江”招商引资管理系统,全员做招商信息联络员,打通信息壁垒。

在招商工作人员的手机上,各类项目线索实时更新:某新材料企业,需要高标准厂房;某无人机公司,需小型试飞空域及研发办公空间……这些信息从各个部门、社区汇聚而来,经梳理分析,凝练成招商线索,为决策提供了坚实支撑。据悉,今年以来,通过系统收集项目信息181条,经审核有效项目信息94条。

资源链接,招商“朋友圈”持续扩容

高效的信息流转与精准对接,为招商工作筑牢了基础。但要让招商成果从“点上突破”迈向“面上开花”,还需主动搭建平台、拓展资源。

不久前启幕的沿江街道全民篮球联赛暨促消费活动现场,“沿江优企展”成为一大亮点。街道借赛事之机“亮家底、链资源”,精准服务企业,推动重点项目亮出“金招牌”。赛场变身招商“会客厅”,以“投资沿江”微推介展示区域魅力与发展机遇,借势拓展招商“朋友圈”。

除了依托本土活动搭建招商平台,沿江街道更主动“走出去”。今年以来,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赴苏州、上海、成都等地开展招商活动39次,对接优质企业与项目资源。

“走出去”寻机遇,“引进来”聚资源。在主动外出招商的同时,街道也做好“东道主”。今年以来,街道接待客商考察160余批次,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让客商直观感受沿江街道的营商环境与发展前景。

此外,街道还积极拓展多元化招商渠道,采用“以商招商”模式,吸引更多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今年,街道联动江苏省企业家协会、江苏省企业发展工程协会、苏州商会等资源,举办苏州招商推介会、省民盟“双招双引”对接会,对接企业、高校60余家。

本领增强,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

招商引资,既要“外功”过硬,更需“内功”扎实。

街道每周一次的经济例会、“四大行动”例会,成为招商工作的“推进器”。各个招商小组轮流“晒”出工作进展:见了哪些客户、遇到什么难题、需要什么支持,并就堵点、难点问题专项解决,确保招商工作加快推进。

在队伍建设方面,街道坚持系统培训与“老带新”传统相结合。去年,街道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两个招商工作小组,发挥传帮带作用——从筛选项目线索到企业对接技巧,通过“共同跑项目”实战,助力新人快速成长、积累经验。

“一年前,我还只能跟着‘老招商’跑项目、学方法。现在,我的微信里已经有上百个企业联系人,还能独立接洽多个招商平台,自主推进项目对接。” 招商一组的工作人员感慨道。

“招商人员不能只靠一张嘴皮子,还必须成为懂产业、懂政策、懂谈判的行家里手。”街道打造的“四季学堂”培训品牌,就是他们的“练兵场”,从产业知识到谈判技巧,提升团队专业战力。

一张覆盖全域的招商网络越织越密,持续扩容的招商“朋友圈”汇聚更多资源,专业化、高效率的招商队伍不断锤炼成长——沿江街道正奋力答好招商引资这道“发展考题”。 陈庆玥 毛 磊 罗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