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 加快推进城乡现代化进程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A04版:“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探索”研讨会专版·地方样本       上一篇    下一篇

○张秀梅

“千万工程”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部署实施的重要决策,历经20余年发展,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为全国城乡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千万工程”的实践脉络与经验做法

“千万工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农村环境问题入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着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探索建立“无废村庄”和“低碳村庄”。同时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推动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向乡村不断延伸,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千万工程”以多元业态融合为抓手,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桎梏,促进城市发展要素向农村流动。积极发展乡村绿色经济,大力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经济新业态,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动“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

“千万工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立足地域风貌、农田布局、乡土文化等差异,做好科学规划和分类指导。不断完善政策体系,针对不同阶段任务出台具体的行动计划,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持续深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千万工程”以基层治理创新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构建形成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全域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城乡现代化建设

全面认识“千万工程”经验的深刻内涵。从本质上看,“千万工程”并不只是单纯的乡村环境整治或村庄改造行动,而是一场关乎发展理念、产业结构、治理方式的系统性变革。它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从农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出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强化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资源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村庄的差异性特征,鼓励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注重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乡村建设。

创造性落实“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做法。要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实际条件,将“千万工程”蕴含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焦小切口”“久久为功”等理念、方法、机制,融入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过程,探索适合自身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和模式,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要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注重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城乡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千万工程”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新发展理念在“三农”领域的具象化表达,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