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边分红边募资 杰理科技IPO前迎来业绩“变脸”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A02版:今日财经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经济报记者 刘照和 通讯员 高 荣

前不久,北交所对杰理科技的IPO申请文件提出第三轮问询意见,此举也意味着公司的上市之路更进一步。但与此同时,公司内控严谨性、业绩稳定性以及募资项目必要性等问题仍然备受关注。

募集资金大幅缩水

募资必要性存疑

历史资料显示,杰理科技于2010年成立,最早于2017年便递表上交所开启了上市之路,但由于与珠海建荣的知识产权纠纷而宣告终止。

2018年11月,杰理科技第二次冲击上交所主板,因为内控问题导致上市失败。其中所涉事项包括使用个人银行账户收支货款,与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及关联方存在资金来往等。

2021年9月,杰理科技发起第三次IPO,并将目标转向了深交所创业板。2022年7月,深交所对杰理科技开展现场督导时发现,杰理科技仍存在上述内控管理不严所导致的问题。同年10月,深交所向杰理科技下发监管函,第三次上市也宣告失败。

本次IPO是杰理科技第四次发起上市申请。在第三轮问询函中,北交所要求公司说明董监高、关键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报告期内大额资金流水的资金来源及去向,包括但不限于朋友借贷、购买理财产品、对外投资等情况。

江苏经济报记者发现,杰理科技近年来多次冲击IPO,但募资金额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招股书披露,此次杰理科技拟募资规模10.8亿元,主要用于智能无线音频技术和智能穿戴芯片升级及产业化、研发中心建设等4项。而此次募资规模较2021年冲刺创业板时的25亿元相比,缩水近56%。

从现金流来看,杰理科技2024年上半年期末货币资金余额达12.8亿元,流动资产合计为25.48亿元,但流动负债金额仅为5.05亿元。同时期三年期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14.14亿元,利息收入6433.97万元。

那么,在本身“不差钱”的基础上,杰理科技依旧锲而不舍地追求上市,究竟意欲何为?其募资行为又是否具备必要性呢?对此疑问,杰理科技未作任何解释。

边分红边募资

四名实控人饱受争议

杰理科技“不差钱”的另一个证据,是近年来坚持分红。

招股书信息显示,2021年至2023年期间,杰理科技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达4亿元,占同期净利润总和(约5亿元)的80%以上。其中,2023年(IPO申报前)突击分红1.5亿元,2024年9月(临近北交所申报)再次分红9998.88万元,两次合计分红近2.5亿元,占当期可分配利润的比例超过70%。

通过杰理科技的股权结构来看,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王艺辉、张启明、张锦华、胡向军,四人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发行人80.55%的表决权。按分红金额计算,四人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累计获得分红约3.22亿元。

通过历年招股书信息可以发现,围绕着上述实控人还存在诸多争议。首先,该四人在创立杰理科技前均曾在前东家建荣集成电路科技(珠海)公司(简称“珠海建荣”)任职,并担任高管。2010年8月到9月,四人陆续从珠海建荣离职,加入杰理科技。伴随四人离职的还有珠海建荣的33名前员工,含5名核心技术人员。

随后,杰理科技迅速推出与珠海建荣高度相似的芯片产品,此举也引发了前公司的强烈不满。据媒体报道,杰理科技于2017年首次申报IPO期间,珠海建荣就曾向中国证监会对杰理科技进行实名举报,主要举报内容为涉嫌诉讼、专利纠纷、招股书信息披露不实等。

2012年至2018年间,珠海建荣还曾三次向杰理科技发起诉讼,指控其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侵害商业秘密等,索赔金额从10万元升至800万元。

目前,虽然所涉诉讼案以撤诉告终,但核心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彻底澄清。杰理科技是否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此前主营产品是否涉嫌抄袭?

另据公开资料,杰理科技IPO前,还曾经被前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李翰韬告上法庭,要求杰理科技支付2022年度分红款、逾期付款利息5.5万元以及10万元律师费。据悉,李翰韬作为曾经深度参与公司财务和上市筹备工作的关键人物,其与杰理科技的纠纷源于双方对后续发展计划的分歧。2022年9月离职前,李翰韬持有公司480.047万股股份,持股比例1.2%。

2024年6月20日,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要求杰理科技向李翰韬支付利润191.62万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杰理科技已经支付了上述款项。

研发投入低于同行业

上半年盈利水平突降

杰理科技是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从事SoC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工作,因此对于研发投入的要求较高。在此前提下,杰理科技的研发投入却明显低于同行业。

招股书信息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805.41万元、20568.73万元、27559.93万元和 15013.7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64%、9.07%、9.40%和10.43%,远低于公司招股书中所列同行业17.45%、26.57%、27.60%、26.97%的平均值。

另据问询函回复内容,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生的研发费用为1.1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5亿元下降了23.41%,占营收的比率为8.38%,较去年同期的10.43%也明显下降。而同期同行业公司恒玄科技、炬芯科技、泰凌微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20.37%、27.58%和23.14%,均明显高于杰理科技。

此外,东吴证券研究内容显示,目前杰理科技和中科蓝讯产品主要布局在中低端,且产品单价尚不足2元。而包括恒玄科技、炬芯科技和中感微等在内的同行业公司主要布局中高端赛道,其中,中感微和恒玄科技的高端智能芯片价格在10元以上。

那么,在研发投入明显低于同行业的前提下,公司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显然值得广大投资者认真思考。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至2024年间,杰理科技呈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态势,其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67亿元、29.31亿元、31.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36亿元、6.23亿元和7.91亿元。

但在进入2025年后,业绩表现却变化明显。根据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73 亿元,同比变动-4.58%;归母扣非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变动-27.94%。同时,公司预测2025年1至9 月份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变动在-19.93%至-29.61%之间。

与之相对应的是,2022年至2024年,杰理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28.35%、33.10%、35.77%,但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已经降至30.32%,低于同行业公司4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

对于IPO进程驶入关键阶段的杰理科技来讲,尚未敲开资本市场大门便迎来业绩“变脸”,显然并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