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视科新材:以创新之“光”照亮发展之路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 逸

近日,江苏省首批次新材料名单正式公布,江苏视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视科新材”)自主研发的SK防蓝光单体成功入选。该产品采用精准调控防护蓝光与轻量化技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高端光学材料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深耕蓝光防护领域,

实现技术自主突破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蓝光危害日益受到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蓝光危害预警,指出高能蓝光可能对视网膜造成不可逆损伤并干扰生物节律。视科新材早在数年前就敏锐察觉到这一健康问题背后的重大机遇,并开始布局防蓝光材料研发。

然而,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高折射率光学材料的合成涉及复杂的分子设计与精密反应控制,技术门槛极高。国外企业长期垄断高端光学树脂市场,并对关键技术实施封锁。面对这一局面,公司董事长王明华坚定表示:“我们不能永远做别人的加工厂,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2022年初,他做出决定,将公司年收入的8.5%投向高折射率光学树脂的研发。

研发团队在王明华的带领下日夜攻关。最关键的折射率指标一度停滞在1.63,而国外产品已达1.67—1.75。每0.05折射率的提升都需要分子结构的重新设计。就在团队苦苦寻求突破时,王明华提出了全新思路:“与其单纯追求折射率,为什么不把防蓝光功能融入其中?”他提出“精准防护”理念:既要阻挡385nm—445nm有害蓝光,又要保证475nm—500nm有益蓝光透过,同时维持92%以上的整体透光率。这一理念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分子层面的“智能过滤器”,团队经历了上千次配方调试,推翻无数方案。

转机出现在2023年末。团队在研究高折射聚合物配方时,意外发现某种特殊分子结构不仅能提升折射率,还可与光吸收试剂协同选择性地过滤有害蓝光。历经三年多攻关,他们最终通过独创的分子设计与精准的合成工艺,成功开发出具有精准防护功能的高折射率光学树脂,各项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构建知识产权体系,

护航技术创新落地

技术突破仅是起点,如何保护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同样关键。视科新材从战略高度统筹企业发展,构建了“非对称柔性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研发企业—合作院所—服务机构”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下设技术开发、专利分析、信息平台、专利运营和产业协调五个小组,形成横向化、网络化的沟通方式,使组织能够灵活应对变化,激发员工主动性与创造力。

公司树立了非对称柔性化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理念,聚焦自身优势实现战略目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公司围绕蓝光防护技术前沿构建核心专利组合,形成专利池,并从具体应用、性能、工艺等维度形成子专利群;同时向上游原材料、下游系统集成等多领域延伸专利链条,进行关联式布局;还积极开发潜在应用领域,关注光防控与安全未来技术突破,衍生专利族以完善技术体系。

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同样严谨。公司强化从调研、立项、研发到量产、市场的全过程管控,通过专利信息分析与市场调研严把立项关,每季度进行项目评审,明确技术指标、开发周期与成本标准,并将专利指标融入各研发阶段,实现技术人员从提案到授权的全流程在线管理。公司还绘制专利导航地图与技术路线图,形成全球与中国专利分布、竞争对手、企业核心技术及合作院校专利等的分析,预测技术发展趋势,为战略情报与创新提供支持。

目前,公司拥有授权和受理发明专利102件,含PCT国际专利3件,主导和参与起草国家标准9项,承担多项省级及国家级科研项目,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等荣誉,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实现高质量应用转化

视科新材深知,技术创新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产业化应用中。公司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与化工企业合作保障原料稳定供应,与镜片制造商建立战略联盟形成产业协同。通过“一站式”定制服务,为下游企业提供从基础研究到应用产品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价值。

公司联合院校及产业链企业组建攻关联合体,引导高水平协同创新,发挥联合优势推进多路径产业化应用,打通专利转化关键堵点。目前,SK防蓝光单体已成功替代进口产品,满足国内需求,并获国际知名企业青睐。但公司婉拒了外资高价收购,王明华表示:“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国内的民族企业,不是为了替代谁,而是要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产品产业化带动了整个光学材料产业链升级,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上下游主导权牢牢掌握在国内企业手中,实现了产业布局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SK防蓝光单体作为光学元器件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突破了国产树脂单体折射率偏低及无法区别防护不同波长蓝光的技术瓶颈,有效破解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结构性制约,为我国高折射率聚氨酯光学材料自主可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成立于2013年7月的视科新材,如今已是国家重点人才领军企业,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年均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已成为我国光学元器件行业具有自主品牌的科技领军企业。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推动行业进步,服务产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