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关于国企党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T02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党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具有潜在的教育影响力,对于塑造参培学员与教职员工的优秀品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企党校作为国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其核心定位在于“加强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培训,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筑牢人才根基”。国企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内容上要在统筹思想文化、教学文化、管理文化、人文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谋划建设方案;在建设举措上要从组织保障、经济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一、建设内容方面

第一,以思想文化建设为核心,培育国企党校的独有校风。所谓思想文化,即国企党校校园文化所蕴含的“精气神”,也就是国企党校特有的精神气质。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核心要务之一在于推动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国企党校作为企业党委的重要部门,肩负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的使命,助力企业在经济领域稳健前行。国企党校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应该结合国企所在行业的发展特点,明确国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社会责任以及保障国计民生的政治责任。国企党校校园文化建设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即突出企业在经济领域的辉煌成就,以此彰显企业价值,凝聚奋进力量。

第二,以教学文化建设为重点,培育国企党校的独有教风。系统内领导干部作为国企党校的培训对象,他们既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又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重要使命。国企党校要对照党的创新理论要求,立足企业实际,结合学员特点,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此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培训工作人员深度参与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并充分吸纳上级单位、主办方及学员提出的意见建议,为不同批次、不同类别的学员精准“因材施教”做好扎实的基础性准备。

第三,以管理文化建设为保障,培育国企党校的独有学风。党校学风,不仅体现在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上,还体现在教职工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教学态度上。因此,培育优良学风,不仅要严格管理学员,还要严格管理教职员工,将全面从严治党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将干部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核心指标,积极探索并加强岗位责任文化建设,按照教学管理、科研政研、后勤服务等工作岗位的不同性质,研究总结能够反映岗位特色的管理服务文化。

第四,以人文文化建设为基础,打造国企党校的特色文化活动。要细致规划并统筹推进内涵深厚、形式创新的专题讲座、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将理论培育、党性涵养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各环节,让学员在亲身参与中获得润物无声的滋养,实现思想情感的熏陶、精神世界的充盈、道德层次的提升。还要充分利用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建党纪念日、国庆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

第五,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打造国企党校的独特校园硬件环境。国企党校结合所属国企的自身特点,深度挖掘企业特色与行业特质,让校园内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具备“叙事能力”,实现处处显精神、时时有内涵。自然景观建设以校园园林设计为重点,既能依托各类植物的科学搭配,将国企独有的企业文化精神融入景观之中,也可通过打造精致景观小品,提升自然景观的文化表现力。如运用植物造型呈现国企的精神标识(包括图案、标语)。人文景观方面,可以将能够反映企业历史的场馆设置在党校内,系统性地展示企业发展历程和重大成就;也可以利用围墙、电子屏、布告栏等宣传设施,滚动式、实时性地展示本企业先进事迹以及近期取得的成就。

二、建设举措方面

第一,要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加强组织保障。国企党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有领导负责,才会有成效。可以建立由党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统筹谋划。既做好这项工作的顶层设计,确保建设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也能督促各部门及时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建设取得实效。

第二,要设立专项经费,加强经济保障。无论是精神文化的涵养,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设计和布置,都需要人与物的支撑。国企可为所属党校校园文化建设划拨专门的资金,以确保稳定的资金用于各项建设工作。党校自身则要合理编制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预算,做好长期建设与年度建设的规划,发挥资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大支撑作用。

第三,要建立关于国企党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加强制度保障。党校校园的自然景观可以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但它的部分人文景观以及时代精神性文化,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随着党的创新理论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国企党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成果,更不是一个阶段完成后就成为一劳永逸的事情。此外,国企党校还应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办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详细规定,对如何组织和实施校园中常态化的文化活动进行规范,对如何评估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进行厘清,对如何激励教职员工和学员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