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
日期:09-12
当下各地都在积极探寻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模式,推动党组织在统筹资源、协调各方以及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意愿持续提高,技术手段为治理赋能的空间也在不断拓展,这些因素一同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协同治理营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还促使学界和企业界去探索更具实效性的治理路径。
一、党建统领全局,多方协同发力
党建引领全局在基层治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本质是将基层党组织当作治理的关键中枢,借助政治引领和组织协调的方式,打破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各类主体之间存在的壁垒,构建起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协同体系。
基层党组织可牵头构建“协同治理议事会” 制度。每月在固定的时间召集街道政务办、社区居委会、辖区企业代表、公益组织负责人以及居民骨干开展线下议事活动,针对老旧小区设施更新、社区环境整治等具体的议题,由党组织来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比如政务办负责政策解读和资金申请指导方面的工作,企业提供建材或者技术支持,公益组织则可组织居民参与志愿行动,居民骨干收集邻里意见并反馈实施进展情况。
搭建线上协同平台,将各主体纳入统一的管理系统。党组织安排专人跟踪各主体任务落实的进度,实时更新议题推进的状况,对于协作过程中出现的职责交叉或者衔接断层问题及时进行介入并调解,以此保证多元力量在党组织的统筹之下形成治理合力,防止资源浪费以及责任推诿的情况发生。
二、组织纵向到底,服务横向到边
基层治理的空间架构由组织体系的纵向贯通和服务网络的横向覆盖共同构建而成。借助组织嵌入的方式,权力与资源得以下沉,依靠服务的延伸,治理的可达性以及包容性得到提高,呈现出治理结构的层级联动以及空间均衡的特性。
在基层组织纵向建设方面,社区党组织之下的基层区域可以依据片区来划分党小组。例如,每个党小组覆盖的范围是3 至 5 个楼栋,从中推选有号召力的党员来担任党小组长。在每一个楼栋确定 2 至 3 名党员中心户,这些党员中心户负责联系本楼栋的居民。如此,便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纵向体系,以此保障政策信息可在 3 天之内传递至所有居民,同时居民的诉求也可借助党员中心户迅速上报。
在服务横向延伸层面,党组织可针对辖区内的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构建“一人一档”服务台账,安排党员与特殊群体结成帮扶对子,每周上门开展一次生活照料以及需求摸排工作,使得服务覆盖居民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三、机制创新驱动,资源整合联动
治理机制的创新重点在于突破传统行政壁垒,借助制度设计来推动跨部门以及跨领域资源实现有机整合并达成高效配置。其理论内核是打造能够适应复杂治理情境的弹性制度框架,以此提升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以及响应灵活性。
基层党组织可创新构建“资源供需匹配机制”。每一个季度借助线上问卷和线下走访的方式,全面且细致地梳理辖区之内政府部门的政策资源、企业的闲置物资与专业技术、居民的技能特长以及闲置场地等可以共享的资源,收集群众在养老、托育、文化活动等方面的需求,形成资源清单与需求清单,借助 “双向匹配” 促使资源实现精准供给。比如针对群众 “课后托管需求大” 这一情况,整合辖区学校退休教师、有教育背景的居民等人才资源,将社区闲置活动室用作托管场地,协调辖区文具店捐赠学习用品。同时创立 “资源参与激励机制”,对于积极提供资源的企业与个人,在社区宣传栏给予公示表扬,并且优先推荐其参与 “文明企业”“优秀居民” 评选,以此激发各类主体参与资源整合的积极性,形成资源持续流入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
四、网格精细管理,民情闭环处理
网格化管理作为精细化治理当中的基本单元,它的核心要点是将治理责任切实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和人员身上。而民情闭环处理所强调的是从问题发现开始,历经流转、解决直至反馈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条,充分呈现出治理过程所有的系统性以及回应性。
基层可依据“面积不超过 0.5 平方公里、户数不超过 300 户”的标准,将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会配备 1 名专职党员网格员以及 2 名兼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由楼栋长和居民志愿者担任,网格员每日开展 2 小时的网格巡查工作,依靠和居民聊天、查看公共设施等途径收集民情。对于发现的邻里矛盾、设施损坏、政策疑问等各类问题,借助专用治理 App 实时上传到街道治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在接到问题后,依据问题类型在 1 小时内将其分流到对应的处理主体。例如,邻里矛盾由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来处理,设施损坏由物业维修部门处理,政策疑问由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解答。同时还可以建立 “处理效能考核机制”,每月依据问题处理及时率、群众满意度对网格员和处理主体进行评分,评分结果与网格员绩效、处理主体年度考核相挂钩,以此保证民情处理机制高效运行。
结 语
构建引领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的实践路径,是基于基层实际情况、整合多方力量所开展的系统性探索。它借助党建统领来凝聚协同合力、组织覆盖强化服务能力、机制创新激活资源效能以及利用网格管理提升处理精度,切实有效地破解基层治理中的协同难题,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治理需求不断变化以及技术手段的升级,党建引领基层社会协同治理会更加注重数字化赋能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