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记者 樊 骏
车主抱怨保费贵、险企嫌弃不赚钱,自诞生以来,新能源车险市场一直处于“两头堵”的尴尬境地。不过,险企近期陆续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新能源车险已进入盈利区间。
在受访专家看来,险企盈利曙光初现是新能源车险市场进行结构性调整的结果,“报行合一”政策持续发力,车险综合成本率不断优化,报价体系逐步成型。随着险企实现盈利,“两头堵”问题有望逐步疏解,市场“拐点”或将加速到来。
车企竞逐保险赛道
“新能源车险总体经营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已经进入盈利空间,家用车综合成本相对比较理想,商用车的综合成本还是超过100%。”日前举办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公开表示。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太保产险服务新能源车辆数累计超过536万辆,实现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在车险保费中的占比从上年同期的14.1%上升至19.8%。
同样,平安产险和人保财险在新能源车险领域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透露,公司上半年新能源车的保费收入增长46%,且新能源车的承保利润为正。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新能源车险承保利润大幅提升。
作为重要增量,新能源车险实现盈利无疑为险企打开了更广阔的增长空间,但对传统险企而言,这个蓝海市场存在强有力的竞争者——新能源车企。凭借上游销售渠道和下游售后维修等优势,新能源车企控股的财险公司发展迅猛。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98亿元,净利润3134.59万元;广汽集团控股的众诚保险车险保费同比增速13.62%。
“在与新能源车企的竞争中我们天然处于劣势,它们不仅可以捆绑4S店获得第一手信息,同时拥有维修成本优势,报价也比传统车险公司要低不少。”平安产险江苏分公司业务经理常怡(化名)举例称,“同一款车型,比亚迪财险报价可以低至4300元,而我们的价格不可能低于5500元。”
“车企切入车险赛道确实具备一些天然优势,但这种优势并非绝对可持续。”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认为,“车企系”险企在保险领域的专业经验不足,传统险企在产品设计、理赔服务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袁帅建议,传统险企可以强化与新能源车企的合作,实现数据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优化服务流程,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定价体系异于油车
险企端的利好尚未传导至车主端,保费贵依旧是广大新能源车主的痛点。江苏车主武舟去年购入了一辆理想L6,7月份续保时发现车险价格比同价位燃油车高出1000多元:“差不多的险种,平安、太平洋和人保的业务员给出的报价分别为5852.66元、5700元和5140元,而朋友同价位、车龄多一年的燃油车人保报价仅为4088元。”
蔚来车主陶展鹏更是面临被拒保的尴尬:“首次上保险时,保险公司报价6800元,但续保报价反而涨到了7300元,在没有出险的情况下反向涨价很难让人接受。”陶展鹏寻求其他险企报价,但均遭拒绝,业务人员表示其车险评分过高,但并未告知详细原因。
不过,也有部分新能源车主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续保价格出现了不小的下降。“不要说车主摸不准规律,我们业务员也觉得新能源车险报价像‘开盲盒’。我手上一个客户,第一年追尾别人,续保价格降了,第二年被别人追尾,续保价格反而涨了1000多元。”常怡坦言,跟油车报价体系截然不同。
为何新能源车险报价规律性不强?对此,南京某新能源车4S店负责人表示:“大家之所以觉得没有规律,是基于与油车报价的对比。事实上,新能源车险本来就应该有独特的定价逻辑,这种逻辑甚至可以细化到各个品牌。”该负责人进一步举例称:“如油车保险报价中厂商指导价占比较大,但新能源车经历了旷日持久的价格战,指导价很难成为参考依据。”
车险领域专家杨松表示,多方面因素导致了新能源车险现在的局面,新能源车发展迅猛,改变了原有车险游戏规则,而保险行业目前的匹配规则落后,大多数法则需要足够时间和规模重新适配。
是否“拐点”有待观察
尽管不少从业者将新能源车险盈利视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拐点”,但受访专家持谨慎态度。“新能源车险市场确实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但判断是否迎来‘拐点’需基于多维依据。”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表示,部分险企出现新能源业务盈利、保费分化、独立定价体系形成等变化,表明市场正进入理性发展阶段,但全面“拐点”仍需观察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持续性。
同时,“车主嫌贵、险企利润低”的困局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袁帅认为,破解“两头堵”需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行业协同。他建议,政策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新能源车险市场秩序,推动建立新能源车险数据共享平台;行业协同方面,新能源车企、险企、维修企业等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新能源车险的标准和规范。
对于新能源车险后续发展,张新原认为市场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UBI(基于使用量定价)模式普及,保费与实际驾驶行为关联度更高;二是“保险+服务”模式成为主流,车险与充电、保养、电池健康管理等服务深度融合;三是市场参与者进一步多元化,主机厂背景险企份额提升,但传统险企仍将通过专项产品和服务创新保持竞争力。
从各险企中期业绩发布会来看,推进新能源车险风险减量和布局海外市场成为行业共识。平安产险表示,将聚焦新能源风险减量服务,协同车企挖掘出险场景、优化车型设计,提升经营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人保财险总裁于泽透露:“人保财险将以中国香港项目、泰国项目经验为支点,深化全球保险合作,不断推动公司定价与管理能力的国际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