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智慧化转型的经济效益评估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T01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摘要:在数字化技术大力向乡村广泛普及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数字乡村的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乡村旅游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类要素以及盘活乡村资源的重要产业之一,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智慧化转型发展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选择,也是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对乡村旅游智慧化转型经济价值开展客观分析,是编制乡村旅游相关政策依据的基础工作,也是指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数字乡村;智慧化转型;经济效益;评估体系

一、乡村旅游智慧化转型的经济效益评估维度

乡村旅游智慧化的经济效益具有多元性,需从直接、间接、潜在三个维度综合考量:

(一)直接经济效益:产业效率与收入提升

数字乡村建设的大环境下,旅游实现智慧化转型给旅游经营直接带来的收益主要是“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其中包括旅游增收、就业带动。就旅游增收而言,因为运用智慧化营销手段获得直接效果,江西省婺源县曾经有过大数据引流的成功案例。通过大数据定向投放获客成本低,营销费用占总体支出的比例由原来的20%下降到现在的8%,而在线预订系统的应用使得客房出租率达到15%~20%甚至更高,直接拉动了旅游总收入。

(二)间接经济效益:区域经济与产业联动

通过“旅游+”助力乡村旅游转型发展,利用“旅游+”发挥旅游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的成效十分明显。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旅游+”平台打通乡村旅游与农产品销售连接通道。例如,浙江安吉民宿是“旅游订单+农产品直供”的新模式,帮助周边农户农产品销售增加5000多万元;而从区域影响层面看,通过完善的设施助推电商、直播平台健康发展,以及“旅游智慧化—基建完善—产业多元”良性循环的业态形成。

(三)潜在经济效益:品牌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的智慧化转型带来的收益更多是来自长期的价值沉淀。从品牌的塑造来说,智慧化可以让乡村旅游的目的地获得较好的知名度,游客在线的评价或者在社交媒体的传播可以取得较好的口碑效应。

二、转型实践中的挑战与优化路径

目前乡村旅游智慧化转型效果较好,但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技术和适配性问题及投入成本高;二是数字能力弱、专业人才少;三是数据融合难和安全隐患;四是难以找到文化与体验的平衡点;五是没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对于上述问题,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攻克和提升。

(一)技术下沉

为了使技术更好地适配于乡村使用场景,降低乡村场景的应用门槛,在技术层面采用轻量化的技术方案,并优先选择简单易用、成本较低的技术工具。比如使用微信小程序代替App,采用低价的传感器去监测农田或者民宿的能耗情况;根据乡村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来优化网络覆盖范围,通过使用卫星信号补充5G信号的盲区。

(二)能力提升

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实施梯度培育。打造精准的培训体系,针对经营者“手把手”的进行实操培训,推出短视频营销、在线订单等操作流程和“乡村版”简化版教程;联合高校、企业开展“数字下乡”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定点帮扶。建立人才引育机制,提供返乡创业补贴、鼓励远程办公等政策吸引数字人才,同时也可以在当地的职校开展“乡村旅游智慧化”专业教学,培养既有技术又了解当地情况的乡土数字人才。

(三)数据治理

破除数据壁垒,筑牢安全底线。由政府牵头建设区域数据中台,统一数据标准,打通部门间和经营主体间的数据接口,汇集游客信息、交通数据、农产品溯源数据等,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复用”,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动态调整客流管控,针对用户偏好推荐不同的产品等。

(四)体验升级

在“技术+文化”上做文章,运用技术来扩大乡村特色。让技术赋能乡村旅游,而不是以技术来代替乡村旅游,须保留旅游内在的东西。可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乡村旅游线上虚拟体验平台,让游客提前云游;借直播宣传乡村特色活动、美食;以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文化场景,增强游客对乡村文化的直观感受,扩大乡村特色。

(五)机制创新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政府+市场”协同模式。多方共同参与、多种方式共同出资、多种盈利模式相结合,由政府负责投入一些最基本的智慧化基础性的硬件设备(如农村公共区域的Wi-Fi、应急指挥中心等),引导社会资金介入智慧化的市场化项目(如智慧民宿、农村电商平台),探索数据增值模式,在完成智慧建设的同时开展智慧运营,形成“建设—运营—盈利”闭环;建立政策协同与标准规范,成立多部门组成的协调机构(如乡村旅游智慧化领导小组)统筹调配有关政策资源,出台针对智慧化服务的数据安全规范、服务流程指引等标准化的制度规定,避免行业发展散乱无序。

结 论

乡村旅游不是简单地用技术去搭平台,而是要借助数字赋能重塑产业的价值链,并且要客观地去看待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除了产生更多的旅游营业收入、提高运营效率以外,更要扩大乡村的经济发展面,并保障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要科学评估其经济效益,一定要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切记不要走入“一技为重”和“看效果不看前景”的误区。立足于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的大环境之下,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下一步的重点仍是兼顾好“技术适配”与“人文温度”,让“数字红利”覆盖至乡村,真正为乡村游注入新动能,为造富于民释放无限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