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刘崇智
要想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那么,发动外国民众讲述中国故事,是提高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因素。2024年3月至8月,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南方电网等机构,合作举办“爱Show东盟”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项目,通过发挥出海企业的国际传播角色与本土化优势,创新设计人文交流与文化传播思路,在发动外国民众讲述中国故事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一、海外中国企业的文化传播优势
海外中国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活例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带动更多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赢得国际市场青睐,不仅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也十分生动地展示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出海企业是与各国普通民众直接对话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全球各地的项目和分支机构中,中国企业积极推进本土化战略和跨文化交流事业,通过产业能力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投身公益事业促进民生福祉改善和中外文化融合,不仅有效加强了当地民众对中国品牌的情感认同,也极大地增强了“全球文明倡议”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二、海外中国企业的文化传播局限
一是受到攻击抹黑和噪声杂音影响较大。美西方国家在“中国威胁论”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舆论对中国企业肆意攻击抹黑,无视海外中国企业经营业绩,放大中国企业出海遭遇困难的个案,企图否定抹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二是企业开展文化交流工作动力不足。海外中国企业自发组织的跨文化交流项目,大多属于直接服务于企业经营任务和短期目标的商业行为,缺乏关于议程设置、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长期战略考虑。此外,部分企业实施大规模文化交流项目的内生动力不足,或难以为文化交流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源保障。
三是传播链路设计有待优化。海外中国企业自发组织的跨文化交流项目,高度依赖传统工作方式,民众接受度有限。在传播渠道上,传统大型权威媒体机构容易遭遇国际舆论的偏见与警觉,影响文化传播效果。在主体选择上,大多采用“外国人讲中国故事”和“中国人讲中国贡献”的思路,容易引发境外舆论对“宣传”属性的排斥。在内容设计上,大多停留在企业形象展示和中华文化体验层面,难以构建起可以长期延续的叙事结构和情感共鸣体验。
三、巧妙设计,凝聚中外文化传播合力
“I Show ASEAN”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由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策划发起,从中国企业出海相对集中、文化融合相对成熟的东盟国家起步,结合出海企业的国际传播角色与本土化优势,创新设计人文交流与文化传播思路,“让普通海外民众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许多出海企业的积极响应,并且发现了一批活跃的外籍员工、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传播作品、制造了一波传播热潮、凝聚了一批多元的传播队伍、团结了一批友好的意见领袖,初步达成了预期目标。
(一)广泛发动出海企业,形成文化交流传播合力
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以中央企业海外项目为落脚点,聚焦企业外籍员工,广泛发动出海企业寻找身边的文化交流故事,陆续收到70余家企业推荐的故事线索200余条,涵盖外籍员工的个人成长、职业荣誉、文化体验、情感抒发等丰富内容。故事线索的寻找、征集、推荐过程,不仅从最贴近民众的视角展示出海外中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当地发展、心系当地人民的亲切形象,还帮助海外中国企业发现了一大批务实进取、真诚友好、充满热情的当地员工,有效强化了外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极大提升了当地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文化传播战线的工作力量。
(二)为外籍员工搭建舞台,培养文化融合民间使者
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项目设计,以中国企业海外项目外籍员工为主角,为普通员工提供可以流露感情、真诚分享的靓丽舞台,成为各国民众通过中国企业了解中华文化、认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契机和窗口。2024年3月,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邀请了6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的中国企业海外项目外籍员工登上北京大学的讲台,分享自己在中国企业工作成长、与中国同事携手奋斗的故事,中国企业不仅给自己家乡带来美好生活,也让自我实现了人生价值。南方电网老挝项目员工赵明艳因为“追剧”与中国结缘,一路“追”到中国学习汉语,深度参与“中老铁路”供电保障,为两国不断深化交流合作贡献力量,充分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国机集团柬埔寨项目员工陈金宝用一句“我和中国文化很来电”来表达自己加入中国企业,完成“照亮家乡”这一儿时夙愿的激动心情。最朴素的情感和最真挚的表达,毫无意外地超越了语言和国界,直接呈现出了文化交流与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
(三)辐射带动普通民众,强化人文交流纽带作用
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项目从海外中国企业出发,进一步探索文化融合的外围辐射圈层。2024年8月,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组织开展老挝、越南实地走访活动。以南方电网为样本,现场感知中国企业海外项目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并邀请两国项目合作伙伴、服务对象和公益项目受益者代表,分享自己与中国企业亲密合作、携手前行的感悟和体会。老挝琅勃拉邦的餐厅业主西沙廖面向镜头讲述了自己从面包房学徒到餐厅老板的奋斗历程,特别感谢中国企业帮助实现了电力稳定供应,保障了当地旅游业服务品质、带来了更多游客,也让自己有机会找到奋斗方向,过上更好的生活。越南沙巴的山村教师阮文享激动表示,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了电力和道路,还有面向未来的希望,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通过电视和电脑看到外面的世界,真正打开了走出大山的通道。当地民众质朴的分享和淳朴的笑容,在到场来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助力构筑更加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
(四)构建立体传播矩阵,扩大国际文化传播效能
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项目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模式构建立体化的传播矩阵,形成“企业组织内容、内容吸引媒介、媒介扩大效果、效果激励企业”的良性循环。老挝、越南实地走访活动期间,来自老挝、越南、英国、加拿大4个国家的20余位国际自媒体创作者、主流媒体记者和智库学者随团参访,与当地员工和普通民众直接对话,见证了海外中国企业架设起的友谊桥梁。针对主流媒体,精心设计活动议题,提前布局故事分享内容和采访环节,确保面向主流舆论营造出中国企业服务当地人民、真诚交流对话的总体效果,相关稿件被全球830余家境外媒体转载。针对国际自媒体创作者,充分尊重自媒体传播规律,根据不同博主的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线索提示,并给予充分的创作自由,最大限度释放博主人格魅力的传播效能,相关作品在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ikTok等海外主流社交媒体播放量达180万次并引发热烈讨论。大量网友留言对比其他国家企业的资本利益优先导向,盛赞中国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人文关怀与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