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戴庄经验”引路 天王镇跑出振兴加速度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A03版:经济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处宁镇常交会处的句容市天王镇,是“戴庄经验”的发源地,这里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戴庄经验’在天王镇开花结果,我们的底气来自三大优势。”句容市天王镇党委书记周伟日前在接受专访时开门见山地说,首要优势是区位好——南京、镇江、常州三市交会,高速路网密集;二是农业特——作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镇”,其有机稻米、生态苗木等产业基础扎实;三是生态优——具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禀赋,尤其是戴庄村,被誉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样板”。

强村富民,筑牢农业根基

在天王乡村行走,闻着瓜果的香气和雨后泥土的清香,目之所及是一路的绿色风景。10多年前,戴庄人决定培育生物多样性,如今戴庄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走进戴庄,果树下养起家禽,山坡草地放养牛羊,有机稻与龙虾共生……循环发展让戴庄的绿色牌子更亮。

在唐陵村的万亩林地中,村民们正忙着插种金蝉枝条,他们利用林地养殖金蝉、种植香芋以及各种瓜果蔬菜,不仅盘活了林地,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是“戴庄经验”的初心使命。天王镇以此为指引,深挖“土特产”价值,畅通产销渠道,持续夯实农业根基、繁荣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向农业强镇目标扎实迈进。

周伟详细阐述了戴庄镇今年的核心举措。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加快推进戴庄南庄片区1000亩高标准农田新建及天王村2000亩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工程,在有机农业园区建立稻米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打造“全链农业”新名片,突破农产品加工流通瓶颈,培育壮大“一村一品”特色集群,提升农业产业链的韧性与附加值。

产业突围,抢抓发展新机遇

随着时代变迁,“变”是一种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则是“变”的外在体现。天王苗木一度名动全国,高光时期年销售额高达数十亿元。然而因为宏观形势的变化,近两年天王苗木产业面临巨大挑战。在引导苗木产业转型方面,天王镇党委、政府下了很大功夫。对于转型的成功之例,周伟如数家珍:红森苗木因地制宜,做起了中药材种植,“转型面积”达6600亩;九彩蔬果农场因势而为,70亩优质香芋供不应求,农场效益相当不错,去年上交村集体收入就超过10万元。

“坚持经济优先,向创新要动能、向改革要红利,这是天王镇发展的关键。”周伟说,镇党委、政府正聚力优化营商环境、盘活土地资源、整合要素保障,力求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一方面,持续聚焦项目攻坚。今年,天王镇将全力保障总投资5100万元的风电核心零部件检验中心年内投产;推动5000万元的食品添加剂项目年内竣工;确保6100万元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示范园开工建设。另一方面,紧抓104国道和340省道两条交通大动脉的辐射机遇,聚焦汽配产业和风电产业,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借势全省政策东风,主动对接省内外知名企业,力促优质链上项目落地,加速本土化生产能力提升。

文旅融合,激活研学新业态

“搞活乡村资源,带动三产融合,研学旅游是个关键抓手。”周伟表示,天王镇正串珠成链,将现代农业展示馆、戴庄有机农业园区、生物多样性馆、红色交通站等点位串联,打造集农业、生态、红色、党建于一体的主题研学线路,融入全市研学经济产业链。

“光有线路还不够,得提升服务和体验。”把握“下沉式旅游”兴起的机遇,天王镇正推进浮山西溧休闲区、白鹿苑项目,盘活芝樱园、芍药园等资源,更高标准构建“农耕实践+自然科普+休闲体验”三位一体的研学场景。

“品牌也得打响!”天王镇深化与东华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开展戴庄吉祥物及景观设计征集,全力塑造“戴庄有机农业”文旅IP,提升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

天王镇的振兴路,绿色生态是鲜明底色,金色产业是坚实根基,未来是融合发展的多彩蓝图。这座“戴庄经验”的实践场,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天王”答卷。朱 浩 滕庆海 戴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