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插上材料之翼,江苏航空产业跨省“奔赴”启新航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经济报记者 洪姝翌

航空产业制造需求与新材料技术供给实现“双向奔赴”,让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新质动能。日前,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指导,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协会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的“制造强省·材料先行”航空新材料哈尔滨专场对接活动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成功举办。该活动是“制造强省·材料先行”系列活动首次走出江苏,开展省际交流对接。这场“小切口”撬动“大协作”的行业盛会背后,江苏以“材料先行”之姿,致力为我国航空强国建设注入“江苏力量”的决心愈发凸显。

政策赋能,构筑产业发展强支撑

航空新材料是支撑我国航空强国建设的战略基石。轻量化、高可靠性、安全性、适航性、经济性、舒适性等航空装备性能特点对航空新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星指出,当前,全球航空产业在技术变革与市场重塑中进入关键窗口期,航空新材料兼具创新突破与发展驱动作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

近年来,江苏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将航空航天纳入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相继出台《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江苏省推进遥感卫星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长三角大飞机集群培育提升江苏省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一系列事关江苏新材料产业、航空装备产业的特色举措也在协同发力。省工信厅新材料产业处负责人说,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江苏已建立起抓创新、强智造、促转型、优服务“四位一体”的新材料产业支持体系。具体包括完善首批次新材料、首台(套)装备、首版次软件和省新技术新产品管理细则,进一步明确首批次新材料认定标准,分行业编制推广10个新材料细分领域的“智改数转网联”实施指南,开展《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条例》立法工作等。省工信厅装备工业二处负责人表示,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省工信厅正聚焦技术创新应用、产业转型升级、“智改数转网联”、集群服务体系四大方向,积极给予“筑峰强链”企业培育与产业服务等政策支持。“为进一步深化对集群相关企业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我们将持续完善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建设,并根据企业意见反馈与产业发展形势,适时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确保引导方向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政策护航,产业跑出成长加速度。如今,我省飞机配套、低空制造、商业航天等产业链均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航亚科技、派克新材、隆达合金等省内优势企业产品加速进入国际巨头企业供应链体系;紫金山实验室成功研发全球首个6G无蜂窝广域低空覆盖系统,白鲸航线吨级大型载货无人机获适航审定,峰飞航空等多款载人垂直起降飞行器试飞成功;规划发射卫星188颗……目前,全省已集聚航空航天领域企业700余家,形成了以国产大飞机配套、卫星制造、火箭动力、精密部件、新材料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创新发力,锻造产业向新硬实力

“1J22软磁合金具有高饱和磁感、高饱和磁致伸缩性能、较高的居里温度及较高的机械强度,主要用于电气设备中的变压器和电机,同时也可用作航空航天核动力系统中的高温磁性元件、发电机铁芯和电气设备的核控制元件等,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其他软磁合金不可替代的作用。”南京达迈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航空板块业务经理刘杭坤在活动现场重点推介的一款高温合金材料引来不少关注。他介绍说,公司创新研发,通过热处理、绝缘处理等工艺,产品平均晶粒尺寸成长为166μm,退火后在4000A/m的磁场强度下饱和磁感应强度达到2.4T,损耗也显著降低。如今,公司相关产品已批量供货航空电机产业链,年需求量100T以上。

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极端环境挑战中,被称为“塑料王”的高分子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凭借耐高低温(-200℃至260℃)、极强化学惰性、超低摩擦系数和优异绝缘性,在航天器与航空器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聚醚醚酮(PEEK)作为耐高温、轻量化的特种工程塑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也已实现突破性应用。南京肯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章东里说,多年来,公司一直瞄准产业前沿,同步国内外新技术,立足核心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建有江苏省特种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成功掌握PTFE、PEEK等多种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改性、加工等技术,已拥有5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2项发明专利。

无锡瑞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为航空航天、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提供“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解决方案,专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在轻量化仿真设计技术、复合材料绿色制造技术以及智能算法与设备开发等方面构筑起核心竞争力;江苏矽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光学及半导体领域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历经多年深耕,自主研发的合成石英产品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检测中心检测,纯度达到99.999995%,可广泛应用于高能激光、半导体光刻、精密光学、激光加工等领域;无锡中科金研激光燃气轮机部件有限公司专注两机增材再制造技术研发及运用,其研发的高性能、大推力发动机叶片与热端部件的深度激光修复再制造整套方法,实现了工件无损求原再制造……活动中,多家航空新材料产业相关领域的江苏企业踊跃分享技术与成果,彰显出江苏航空新材料产业以创新为核、不断提质向新的实力。

协同联动,共探产业未来新空间

航空产业方兴未艾,如何进一步构筑发展优势?“携手”成为关键词之一。“江苏、黑龙江两省航空新材料产业在产业链布局、创新资源配置上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期待通过此次活动搭建起跨区域协同创新的桥梁纽带,推动两省在技术研发、供需对接、项目共建等方面实现常态化合作,为两省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区域协作新动能。”张星的话,道出了与会者共同的心声。

黑龙江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谈群玉也表示,航空新材料产业是建设航空强国的坚实支撑,当前,黑龙江省抢抓国家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将航空航天产业纳入“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汇聚各方智慧、深化交流合作、凝聚发展共识,推动江苏、黑龙江两省航空航天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共筑良好产业生态。

活动现场,来自江苏、黑龙江两省的30余家航空整机和新材料配套企业相关负责人热烈交流、深入探讨,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在江苏企业积极展开推介的同时,黑龙江企业也热情发布配套需求,期待揭榜。“江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优秀的供应链能力,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合作机遇。希望我们能共同打造安全有韧性、廉洁高效、合作共赢的空间,一起助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购物流中心党总支书记、副部长王亭斌表示,哈飞作为航空主机制造企业,近年来不断释放非核心制造业务,吸引带动配套企业发展,配套业务主要涵盖航空金属、非金属、标准件、工装外协等方面。

“中国航发东安近年来大力推进产品结构改革,充分发挥‘链长’作用,以专业化发展为契机,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和行业影响力,奋力打造绿色、阳光、可持续的‘大供应链体系’。”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运营管理总监孙洪超说,目前,在成附件、原材料等品类方面,公司供应商队伍能力上存在短板,尤其在成附件的交付进度、成本压降、质量问题处理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在提升“老朋友”能力的同时,不断培育“新朋友”。“我们满怀热情,积极拥抱这次合作机会,发布我们的需求。会后,希望我们可以更密切对接。”

作为本次活动主办方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近年来在超轻高强复合材料等领域成果显著,更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助理陈海龙说,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多学科交叉和人才集聚优势,打造航空新材料创新高地。

省新材料产业协会秘书长蒋浩明也表示,将以这场活动为桥梁,搭建新材料产业集群与航空航天产业集群间的双向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双方”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为江苏新材料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