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城区支行普惠惠农业务的发展路径思考
日期:09-08
○农业银行南京玄武支行 江宇欣
一、深化场景融合,推动惠农服务精准化升级
城区并非传统农业生产的中心,但往往是农副产品流通、加工、销售的核心枢纽。因此,城区支行发展惠农业务,必须跳出传统“田间地头”的思维定式,聚焦于城区内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场景。对接城区周边的大型冷冻批发市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食品加工园区等“微集群”,进行精准化的摸排与营销。这不仅包括对市场内存量客户的深耕,更关键的是沿着其上下游关系进行链条式拓展,从而扩大农户及涉农小微企业的客户储备。根据客户的具体经营范围和资金需求周期,灵活配置“冻品贷”“小微担”“苏担通”等特色化惠农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其利率和审批优势,实现场景与金融产品的精准匹配,提升服务效能。
二、延伸营销视角,实现产业链条式拓客升级
农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是一个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链条,涵盖生产、采购、冷链物流、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且这些环节大量汇聚于城区。因此,普惠惠农的营销路径必须从“点状”拓展转向“链式”开发。客户经理的目标客群应从传统的种植养殖户,延伸至其上游的供应商(如饲料、农机具提供商)和下游的销售商(如批发商、连锁餐饮企业、生鲜电商)。通过服务整个产业链,将金融“活水”注入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构建基于农产品全产业链的金融生态圈,为链上各主体提供数字化、综合化的解决方案,实现银行与产业的双赢。
三、强化科技赋能,驱动金融服务数字化升级
客户经理应充分利用移动PAD等智能终端,走出网点,深入市场,实现“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将柜台服务延伸至客户经营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优化授信模型,简化申请资料和流程,打造高效的线上审批通道。缩短融资周期,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和客户的交易成本,切实解决涉农主体“融资慢、融资贵”的难题,增强农户金融服务获得感与满意度,践行金融的人民性。